物理和化学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了激发学生对物化的兴趣,充分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化现象及其背后隐藏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陕西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牵手计划”实践团队员杨腾、陆嘉苗、张利开展了物化系列趣味课程,其中包含一课时的生活化学、两课时的物化小实验。
化学是生命存在的支柱,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现今,化学已经全面深入的渗透到我们生活当中,呼吸的氧气、身着的丝绸、食品的加工、科技的发展等均需要化学。随着化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不断升高,开展讲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相关课程尤为重要。
在前期准备过程中,我收集并整理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用品以及常见的化学现象,其中包括碘与指纹破案、霜降之后的菜更甜美等化学现象,碳酸、醋酸、乳酸、柠檬酸等化学调味品。制作演示文稿时,借助互联网搜寻实验视频,查阅大量相关知识,最后用生活小妙招结尾,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热爱生活并能够学以致用。
8月4日下午,我开展了一课时的 “生活中的化学”专题课程。在课堂中,借助视频介绍神奇的化学现象来吸引学生兴趣,并引出上课主题。随后,我抛出几个简单的问题并讲述一些有趣的生活小妙招来点燃课堂氛围,如:被蚊虫叮咬后为什么可以用牙膏止痒、水壶的水垢能够用小苏打去除、纤维的血渍用含酶洗衣粉更好洗、铁锈污渍可以用酸去除等等。本次课程将生活经验引入教学,用知识指导现实生活,注重学生的生活感受与体验,使学生在生活中探寻,从生活中学习、又回归于生活,产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养成乐于探究和勤于思考的习惯。
本次课程的准备工作历经重重困难,从整理视频到修改完善演示文稿再到正式开讲,但是看着学生们相互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化学现象,感觉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上课前的紧张在开始讲课的那一刻也都荡然无存,愿他们可以保留这份善于观察的心灵,这也将是人生的一份珍宝。这次支教也让我明白,老师是一个需要无限平凡心、事业心与责任心的职业。无论未来从事何职,我们都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誓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自己圆梦。
“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理论课堂的真实性需要实验课堂去验证。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们于7月30日下午开展了两课时的物化小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实验去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实验意识和动手能力。
在前期准备方面,我们借助互联网搜寻各种趣味性实验,剔除操作性太强、易产生安全隐患等因素,择优挑选十二个实验项目,分别为非牛顿流体、蜡烛气球实验、转向实验、火山爆发、压强实验、花洒实验、褶皱实验、大象牙膏、全息投影、点解小苏打、无限循环小水车、法老之蛇。在此基础上,提前准备实验用品及器材并记录实验要领进行多次实验,为后期课堂展示奠定基石。
在课程讲解方面,我们以“视频+实验+讲解”的模式开展课程。通过视频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理解,便于后期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邀请学生协助完成,提升学生的参与感与课堂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合理猜想实验结果并认真观察实验过程进行验证。通过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我们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使物化小实验趣味课程效果显著。
在课程结束之际,我们向学生们讲述了实验背后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发孩子们正确看待人生路。通过纸张经历褶皱承载力增强的“褶皱”实验,告诉学生人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成长;通过压强改变水流的“花洒”实验,告诉学生善于不断观察生活细节,怀揣好奇心不断探索;通过四个透明卡片也可以完成制作全息投影,使百花齐放、江河湖海及万里山川立体图形突现眼前,告诉学生高科技并非遥不可及,角度和思路也会影响判断。我们相信,凭借学生身上的宝贵求知欲和探索欲,以及后期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他们必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中国的未来掌握在青少年手中,亟待他们以青春活力为祖国谱写华章。
物化系列课程结束后,每个孩子都为我们鼓掌。从热烈的掌声中,我们听到学生对课程的肯定,对老师的尊重以及感谢。通过物化系列课程的教学,我们引导学生敢于猜想实验结果、勇于验证实验猜想和勤于思考理论依据,培养学生实事求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希望他们可以将对科技的热爱付诸于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建设科技强国的时代洪流,为繁荣的中国科学事业厚植土壤。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月20日赴山西省运城市姥姥和我非遗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寻访杰出校友社会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樊颢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寻访杰出校友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9月5日通过采访会议的形式采访优秀校友林泽华先生。 受访嘉宾介绍 (图源自林泽华先生) 林泽华先生本科毕业于马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的实践主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汉江湿地美丽中国实践团于7月12日出发,带着满腔热忱,在黄东琳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为期十天的汉江湿地鸟类多样性调查。 顺利抵达目的地后,在
西医学子聆听家乡变化的声音贴近家乡发展的脉搏了解群众需求感应时代脉搏用脚步丈量琼博拉大地用眼睛发现“西迁”精神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实践精神的感悟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学习教育宣传工作贡献西力量。
在炎炎夏日的暑期,我有幸作为“大河之治”宁夏分队——“贺兰孕葡·黄河润疆”调研队的一员,深入宁夏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实地考察与调研。从贺金樽酒庄到贺兰神酒庄,从黄河岸边的村落到广袤的葡萄园,再到“紫色村庄”昊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