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芒指引”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科技大学咸阳校区离退休办,有幸采访到88岁高龄的老党员张志亮。他是“西迁”的亲历者;是共产党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典范。
扎根西部 甘于奉献
张志亮,1950年保送至西北大学师范学院数学系,1956年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分系分析研究办深造。1975年为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大西北教育事业,北京轻工业学院搬迁至咸阳,他便从北京来到咸阳教书。据张志亮先生回忆,那时的学校基础设施落后,周围全是村庄田地,解决吃饭问题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头等大事,以至于他们经常去跟村民们换大米以解决生存问题。他说那段时光有着他不想再经历的苦难,也有着回不去的热血与豪情。
在西北轻工业学院任教的时光,成为了张志亮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他起初在基础课部担任数学老师,1983年成为数学教研室主任及教授。西迁后的西北轻工业学院整体建设以轻工业为主,虽然在专业上存在弱项,招生数量少。但好在有着像张老先生一样默默奉献的老一辈教师,他们日复一日将学校打造成了西北轻工业王牌。他将自己奉献给了陕西科技大学,于1993年在咸阳退休。回忆起自己18年的教书经历时,话语间虽讲述着当时的艰辛与不易,但依旧笑容满面,没有抱怨,没有后悔,心里满满是执教近二十载的幸福感,三尺讲台上那抹将教书育人贯穿自己一生的坚韧身影仿佛还历历在目,就像是一支“西烛”,扎根西部为教育事业燃尽自己的光亮。
一心向党 担起“不凡”
张志亮先生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已有65年党龄。入党后的张志亮铭记在党旗下的誓言,将“一切服从党的领导,执行党的纪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在读研期间,担任研究生团支部总书记,切实向上级组织反应问题,积极负责各项学生工作,热心帮助生活困难同学。在毕业分配时,他将优渥地区的工作名额让给同学,自己无条件服从组织调剂,来到了大西北。这种无私忘我、舍己为人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伟大。
1983年,张志亮担任陕西科技大学基础课部党总支书记。在此期间他始终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与责任,充分发挥优秀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得到上级组织和老师同学们的一致认可。1993年退休后,转任到党委组织的督察组。他本着为人民服务的遵旨,一干就是三年,深入基层到各个学院进行工作督查,听取领导汇报并及时反应情况,仍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全力以赴对待每一项工作,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心怀感恩 忆苦思甜
在与张志亮先生交谈的字里行间中,实践队员们深深地体会到老先生对党的感恩之情。谈起自己的求学经历,老先生眼里泛起泪花,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贫困的家庭条件决定了,他能够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何等宝贵,当时的他肩负着难以想象的重担。在学业方面追得淋漓尽致。他说是党培育并造就了现在的自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没有现如今的生活,为党和人民奉献再多也是值得的!
采访最后,张志亮先生寄语青年一代的我们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要心怀感恩,奋起拼搏,努力开创璀璨辉煌的新篇章。
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张志亮老师的谆谆教导就像“风向标”,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在“风向标”的引领下,使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把坚守谱作诗,以奋斗的姿态迎接挑战,不负韶华,把关键时刻冲锋在前的那股韧劲儿刻在骨子里,成为一面面迎风飘扬的“旗帜”。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月20日赴山西省运城市姥姥和我非遗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寻访杰出校友社会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樊颢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寻访杰出校友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9月5日通过采访会议的形式采访优秀校友林泽华先生。 受访嘉宾介绍 (图源自林泽华先生) 林泽华先生本科毕业于马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的实践主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汉江湿地美丽中国实践团于7月12日出发,带着满腔热忱,在黄东琳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为期十天的汉江湿地鸟类多样性调查。 顺利抵达目的地后,在
西医学子聆听家乡变化的声音贴近家乡发展的脉搏了解群众需求感应时代脉搏用脚步丈量琼博拉大地用眼睛发现“西迁”精神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实践精神的感悟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学习教育宣传工作贡献西力量。
在炎炎夏日的暑期,我有幸作为“大河之治”宁夏分队——“贺兰孕葡·黄河润疆”调研队的一员,深入宁夏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实地考察与调研。从贺金樽酒庄到贺兰神酒庄,从黄河岸边的村落到广袤的葡萄园,再到“紫色村庄”昊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