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西科大“窑洞实践团”团队社会实践总结

陕西科技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团 2021-08-26 浏览: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土生生土愁乡乡愁”窑洞民居的传承与活化利用探析团队成立于2015年。团队连续六年扎根西北,对窑洞主体建筑特征、当地民俗文化、风土人情进行实地考察。团队六年间先后展开了9次社会实践活动,实地调研500余所窑洞建筑,团队先后获得过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院级立项、国家级立项以及校复兴杯金奖等多项荣誉。28位团队成员在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詹秦川老师的带领下为8地42所村落的窑洞建筑提出保护政策与发展建议,为其制作对应的文创、宣传视频、保护册等。现阶段团队将致力于挖掘窑洞潜在价值,赋能窑洞民居保护与历史资源创新形态开发,切实助力乡村振兴。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土生生土愁乡乡愁”窑洞民居的传承与活化利用探析团队依托数据库资源,团队前期先进行测绘并结合当地现状对当地未来发展进行策划,后期后通过数据库筛选对比各项指标,依托数据库资源优势,对需要发展且具有文化底蕴的村落“精准施力”,进行经济活力与文化爆点的挖掘,从而使当地文化成为内生动力,带动区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始正式创于2015年,聚焦需要帮扶的传统古村落和窑洞建筑。六年时间里团队的帮扶网已扩展至42所村落。团队成员也从最初6人慢慢壮大至28人,涵盖本、硕、博各个层次学生。据悉,团队成员专业多为设计、播音、编导、轻工等学科。

image.png

回溯到最初窑洞实践团组建的过程,团队负责人冀芳坦言:“大学期间参加了大学生三下乡活动,首次来到陕西民居窑洞,发现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传统窑洞建筑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千年名窑的光辉形象与文明已经不复昔日光彩。我十分震惊想通过自己专业能力,深入基层推陈出新,帮助传统窑洞的陈炉之火再次燃起。”

青年热血,雷厉风行。负责人冀芳带领团队于暑期前赴延安市宝塔区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梁家河村、凤凰山旧址、甄家湾村、立地坡、党氏庄园等地,他们结合区域民俗优势、村落现状,就品牌定位与营销、村镇文化建设与提升、非遗与民居保护、新农村建设、村落宣传方式、文化产业等进行为期十天的针对性调研。

7月26日上午,实践团一行来到最具特色的且规模最大的“国家第五批传统古村落名录”延安市延川县甄家湾村。甄家湾村委会田书记接受了团队的会见,他坦言到:“乡村将古窑洞97院258孔全部保留,用来做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和写生基地,并将部分古窑洞和闲置的新窑洞统一改造,开发成五孔石窑民宿。”

甄家湾村施力乡村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名片”,将石窑和古窑“两翼”充分利用,以乡村振兴为内核,打造休闲度假和观光体验旅游项目的模式,既能拓展延川乡村文化旅游知名度,又能让村民的腰包子鼓起来,“一核两翼”新模式使甄家湾村最大化的发挥资源优势,近年来有显著成效。2019年,甄家湾村村集体收入达到78万元,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年前的3100元增长到13000多元。与此同时,团队也意识到仅仅发展“一核两翼”是不够的,如果要打破千篇一律的商品化旅游村镇的思想枷锁,他们需要对乡村“精准施力”,深度挖掘民俗村内涵与价值,就应在体现原汁原味的农家特色的基础上,提升商业价值,增加设计美感并适度开发民俗村经济运营的新模式。因此团队建立了乡村文化ip资源库,为乡村振兴后期相关数据的梳理统计和策略制定打下夯实基础,并提供了必要和重要参考依据。

甄家湾村村民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拿起扇子、扭起秧歌,但在他们眼中有一位独一无二的“舞蹈家”白彩莲。在白阿姨家平整的院子里,放置着一大一小两个音响。每至傍晚,她就会换上一身藏蓝色长裙和高跟鞋,舞动着两柄红绸大扇,将“正月里来是新年……”的歌声传遍全村。白阿姨给团队分享自己记录的视频短片并与之交流当地特色文化习俗,使他们充分了解到甄家湾村的村落文化、古村位置、婚俗、葬俗、装饰寓意等等传统文化,同时也了解到一些窑洞元素象征的民族情感。

在五孔石窑中,每个窑洞每部分元素象征的民俗感情非常丰富。拱券和门窗共同构成的拱形线条是整个窑脸的视觉中心,窑檐和女儿墙用青砖装饰,门窗用实木来表现,形成淡雅朴素的色彩搭配,远看犹如一幅艺术品,提高了窑脸的审美标准。淳朴的窑居者会把对生活的美好期望体现在窑洞元素中,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延续了以善为美的装饰原则。但在研究中,冀芳及团队发现关于修筑石窑,许多近代钢筋混泥土建筑已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窑洞建筑,窑脸的装饰之美逐渐被忽视。由此团队成员从特色传统窑洞文化入手,通过大数据算法得出最有效的发展方案,再结合专业优势,进行设计改造,让古窑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理念结合起来,研发出许多独居特色的文创产品,打造品牌化产品。

初到村落,一排排现代化开凿的石窑洞、石块垒筑的院墙、硷畔上的枣树、小院里的谷物……一副崭新的怡然自得的现代石窑居所浮现眼前。而在团队实地考察前赴另一边保留完善的古窑洞时,一个刻满岁月痕迹的斑驳窑洞建筑又映入眼帘,这便是适宜居住的现代性开放性的新村与传统的古老窑洞建筑的鲜明对比。

在之后与村委会书记田书记与白阿姨的交谈中,成员们学习到窑洞赋能乡村的转变适用思维,并深刻感受到窑洞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类型,虽然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能以其摒弃窑洞建筑。应该像保护文物古迹一样来保护窑洞,但这也并不是说仅仅将窑洞作为文化遗产保护起来,而是学习甄家湾村“精准定位”的成功经验,用现代化手段将科技与传统巧妙结合,充分发挥窑洞的优势,通过合理规划与设计,使窑洞更好的满足陕北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陕北人民对窑洞建筑的自豪感与自信心,这也是在陕北的山沟梁峁间的血脉。负责人冀芳说:“或许我们最开始只是稚嫩的学生情怀,不希望窑洞的传统文化消失,而现在我们希望它可以在现代创新性地传承和发展乡土文化,激发新活力,做到真正的设计赋能乡村”。在社会各方的努力下,相信陕北窑洞会展现更大魅力,能在星辰大海中熠熠生辉。

陕北是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发源地,也是窑洞文化的重要依存区域。团队前赴革命圣地延安,深入基层探寻陕北窑洞与古村落的发展根源,与历史进行跨越5000年的时空对话。团队充分调研结束后,设计出文创产品构建产业基地,发扬陕北文化特色,以此改善窑洞周围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推动窑洞改造进程。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窑洞及窑文化的数据库,形成完整的调研报告与保护册,为当地有关部门积极建言献策,以期窑洞文明延续、乡村建设发展、百姓安居乐业。

image.png

我们放眼陕西大部分窑洞分布地区,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大部分已知的窑洞地区及其周边景点知名度较低,相较于其他著名景点其知名度处于劣势,因此团队建言应加强各大景区之间的协作与推广,尽可能实现著名景区带动小众的窑洞景区发展、不同旅游特色景区之间的优势互补尤为重要,以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铜川市为例,宝塔山景区、陕北窑洞群落、陈炉古镇景区可以依托于大雁塔景区、兵马俑景区、大唐不夜城等著名景区,确立“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这一协作方式,设计符合这一理念的特色旅游线路,形成完善的线路规划。与此同时,加强与党政机关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加大网络宣传力度,依托窑洞建立爱国主义研究中心和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窑洞的特色文化和资源优势,既能与红色革命文化、黄土精神文化、长征精神文化、延安精神文化、传统非遗手工艺文化紧密相连,又补足了陕西省内著名景点文化缺失的实际现象,最大限度地扩大景区之间联动的辐射范围、形成完善的区域联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延续窑洞精神文明。

实践团成员与绥德县党氏庄园村支书党来强、绥德县党氏庄园村委会干部、陕西绥德县青年晋剧团青年演员、绥德县党氏庄园众多村民以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研究生调研代表进行面对面交流。实践团结合调研地地域特点、发展现状,就民居建筑规划与分布、自然景观现状、居民风俗习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情况等方向展开针对性调研。实践团提出要基于当地民居建筑特色输出设计产品、推广调研区域旅游资源、制定保护方案,最终达到提高当地知名度、带动经济发展、传承文化资源的效果,助力当地开发出一套符合新发展理念的新模式。

image.png

实践团来到了“陕西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铜川市陈炉镇立地坡村。与几位村干部进行简单的会面和自我介绍后,通过查阅资料、翻阅书籍对村里的历史有了大致的了解。立地坡村形如一个大眼镜,历史悠久,在明代万历年间已建镇,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同时也是耀州窑陈炉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瓷历史悠久,有明代琉璃塑彩秦王府,如今遗存着诸多的文物古迹,如三圣/阁、圣母殿、东西涝池、三眼井、琉璃瓦遗址等,立地坡村人杰地灵,旅游业开发潜力大。研的内容包括村庄风貌、居民状况、人文故事等。随后,进行立地坡测绘,走遍村庄的每家每户,记录院落布局,对保存较好的窑洞及古建筑真实记录其平、立面。在调研中小组成员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尽力为村落发展出谋划策。让传统村落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image.png

至此,本次暑期大学生“延安窑洞民居的传承与活化利用探析”暑期实践团社会实践活动在延安市宝塔区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梁家河村、凤凰山旧址、甄家湾村、党氏庄园、立地坡等地的专题调研暂告段落。实践团安排有序、详实细致的调研工作,基于实践期间所获取的风俗文化、建筑特征、流传特点,立足于设计专业与传媒专业的学科优势,建立乡村文化IP资源库,利用得到的各项数据资源与绘制等比例平面建筑图,可应用于城规建设,做能否作为标志性文化建筑物的重要参照依据,再结合相关学术报告,为后期相关数据梳理统计、科学策略制定,提供了必要且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image.png

责任编辑:陕西大学生网
相关文章
非遗瑰宝,点亮心灵

非遗瑰宝,点亮心灵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增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科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7月20日赴山西省运城市姥姥和我非遗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非遗文化体验活动。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寻访杰出校友社会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寻访杰出校友社会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寻访杰出校友社会实践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樊颢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寻访杰出校友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24年9月5日通过采访会议的形式采访优秀校友林泽华先生。 受访嘉宾介绍 (图源自林泽华先生) 林泽华先生本科毕业于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汉中开展鸟类多样性调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汉中开展鸟类多样性调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美丽中国,青春行动”的实践主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赴汉江湿地美丽中国实践团于7月12日出发,带着满腔热忱,在黄东琳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为期十天的汉江湿地鸟类多样性调查。 顺利抵达目的地后,在

这个暑假,西医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这个暑假,西医学子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

西医学子聆听家乡变化的声音贴近家乡发展的脉搏了解群众需求感应时代脉搏用脚步丈量琼博拉大地用眼睛发现“西迁”精神进一步加深了社会实践精神的感悟为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学习教育宣传工作贡献西力量。

宁夏之行:黄河治理与葡萄酒产业的绿色交响曲

宁夏之行:黄河治理与葡萄酒产业的绿色交响曲

在炎炎夏日的暑期,我有幸作为“大河之治”宁夏分队——“贺兰孕葡·黄河润疆”调研队的一员,深入宁夏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土地,开展了为期十天的实地考察与调研。从贺金樽酒庄到贺兰神酒庄,从黄河岸边的村落到广袤的葡萄园,再到“紫色村庄”昊苑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