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我校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梦乡村情”实践调研团5位成员来到了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四皓村。这个季节,村里的田已经播上了玉米种子。回想6月初调研团成员跟随马院老师们来这里做踩点考察的时候,村民们还忙着收割麦子,腾出土地种玉米。
调研团成员来到麦田地里,看到村民们在麦田里劳作,小型机械在农田里运作。在向村民们说明来意之后,调研团的成员加入了收麦子的队伍中,给他们运送劳作工具,帮着搬运作物。
调研团成员在和叔叔阿姨们的交流中了解到,村子中的劳动力大多都进城务工,他们也是休假回来两天整理一下家里的地。虽然挺累的,但是看着好好的一块地荒废、杂草丛生,于心不忍。
调研团成员向村民扈叔叔问道:“叔叔,你这田里收的粮食卖出去,能挣多少钱呢?”叔叔笑着说:“种这么一点只够自己家里人吃的,哪还有多余的卖出去呢,自己种的吃着也放心,健康,味道也更好吃。”麦田旁的付阿姨表示自己家里人少,收麦子大概能卖1000块左右,但是前期自己和丈夫花了两天来播种,误了两天工就损失了800多块。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在一些地区人力劳作仍是必要的劳作方式。在四皓村,农业用地较为分散,每个区域面积不大,购置机械成本高,且小面积田地并不适合大型机械运作,叔叔阿姨们只会在农忙时节需要大面积的统一收割作物时,几家一起联系隔壁村有机械的人来进村统一收割,收费标准为一亩地60元。
离开麦田,调研团成员走在村中的小道上,偶地会看见有些家门前的空地上铺着金灿灿的谷物,有的家中庭院较小,就索性铺到家门口的公路上,有的是带着枝叶,有的是一颗颗谷子。
坐在村中小广场乘凉的奶奶告诉调研团成员,每家每户都会在天气好时,把家里的谷子拿出来晒晒太阳,以免发霉长虫坏掉,因为还没有脱壳,所以放在地上根本不会变脏,晒过之后会进行细加工处理。土地是一辈辈人的衣食父母,是农民生养的根本,是农民的命根、农业的源头、农村发展的根基。在收获的季节,看到一堆堆金灿灿的作物,这种喜悦只有经历过四季变换的人们才会感受到。
推开故居厚重的大门,仿佛穿越时空。木质旋转楼梯、欧式彩绘玻璃、留存完好的生活陈设,无不还原着当年的生活场景。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从张学良将军青年时期的抱负,到“西安事变”的历史抉择,每一段故事都让人热血沸腾。大家驻足于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
8月27日下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数名学生组成调研团队,先后 抵达 延安世纪网展科技有限公司 与安塞区高桥镇高山苹果种植果园, 以参观 、交流访谈 等 形式,深入了解延安苹果产业电商赋能模式与种植 生产 现状 等 ,为助力乡村 全面 振兴积累实
探市集活力,绘乡村新图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美乡村建设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长安太乙宫解码传统市集发展密码 为深入观察乡村经济脉络,服务地方发展,探寻和美乡村建设路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专项实践服务长安区和
在乡村中蜗居的城市追梦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学子赴长安区三益村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扎根乡土,7月12日至1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长安区和美乡村实践路径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奔赴三益村,开展了一
研乡建路径 绘和美乡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长安区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抱龙村调研纪实 2025 年7月中旬,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赴长安区探寻和美乡村实践路径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长安区子午街道抱龙村,围绕民生保障、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