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2019年“科创筑梦,保家卫国”援教实践团正式成立,在洛南县古城镇开展实地支教,帮助近百名孩子圆一个科创梦。2020年疫情袭来,实践团以线上形式开展活动,完成了首版教材及教案的撰写,录制了200余分钟的线上课程。今年“志诚助教,创新筑梦”实践团带着一种全新模式应运而生。
实践团队依托于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这一科创的沃土,以“小平科技创新团队”、“材子讲师团”、“陕西科技大学国旗护卫队”成员为核心力量,打造以“爱国教育与科学普及”为主体的青少年成长平台。使一部分具有科创能力的乡村教师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乡村学校创新教育师资雁阵成长,即在支教的基础上上升为助教,助力乡村学校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启蒙能力的乡村教师,使其辐射当地更多的学生,让科技创新种子留在乡村,生根发芽。
“志诚助教,创新筑梦”援教实践团的17位成员于7月22日至7月30日共开展为期九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7月22日至25日为前期准备工作时间,7月26至7月30日赴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王石凹中小学开展为期五天的实地支教活动。
本次支教活动课程安排以科技创新为主,辅以心理知识,同时渗透爱国、安全元素。开展科学实验小课堂,旨在引领孩子们走进科学创新的大门;开展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让快乐的童年与安全相伴;有趣的心理课堂及团辅,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肯定自我,悦纳伙伴,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开展爱国教育以立德树人,在升旗仪式中感拳拳爱国情,在军训体验中悟深深担当。
学生的短期军训和作品展示
实践期间,实践团的五位成员与带队老师张佳佳和校长邢俊杰进行了一次座谈会。会议上,邢校长谈到王石凹中小学的历史及发展现状,提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同时针对团队成员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应解答。会议进行的十分顺利。
与学校校长座谈
为提高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实践团成员留下教具,并为他们搭建科技角:串并联电路、水火箭、磁悬浮……旨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科创的种子,让其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获得浇灌,茁壮成长。
离别在艳阳高照的操场上演,泪水成了此刻最烫人的东西。此时的文艺汇演的开始意味着本次实践活动的结束,团队成员带着他们的祝福与孩子们告别,期待下次再见。
学生们的节目表演
实践活动结束之际,校长邢俊杰代表王石凹中小学的全体师生对陕西科技大学材料学院17位支教成员这五天来的辛勤付出表示真挚的感谢,并期待着支教团来年再来。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支教,绝对不是一个短期就可以完成的旅程,只有形成文化、团队、机制,才能将创新科技种子留在乡村并生根发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将会在教育扶智上继续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做好乡村孩子求学路上的播种者、引路人。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