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支教故事:在马边彝家体验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互联网 2021-08-08 浏览:

2020年12月4日中午12点,是学生们周五放学回家的时间。学生们都沉浸在回家的喜悦中,他们背着书包在学校门口等待回家的校车。我和几位老师把学生们送上车,转身回办公室时却发现,还有学生没来得及赶上校车。担心学生们回家路途遥远,我决定送他们去车站,坐客车回家。

王婉妮和学生们合影。王婉妮 供图

  冬日的马边,寒意袭人。害怕孩子们冷,在经过一家奶茶店时,我给孩子们买了奶茶,希望能够驱走他们身上的寒冷。在车站,看着在候车中的孩子们,突然心生和他们一起回家作一次家访的想法。选好了座位,我想着,若是去学生家里,空手总是不太好的,于是我对我的学生阿巫说:“你在这里坐好,不要离开,老师去买一些水果。”那个场景,让我想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里父亲说的那句“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在这里,我就是学生的家长。

  来到马边之前,我从未想过孩子们的回家之路是如此不容易。我们坐着车沿着蜿蜒的水泥路,时而加速向上,时而又减速向下,时而再加上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如果蒙着眼,我还以为这是在游乐场里玩过山车。往上,再往上,坐在车上的我已经不敢往窗外看了。因为,山下的房屋已经被烟雾笼罩得看不清了,这些景象让原本就寒冷的冬天又增添了一丝凉意。

  下车后,在回家的路上,不时会看到几个背着书包,系着红领巾,脸冻的红扑扑的小学生。他们的一声“老师好”,让我既惊讶又惊喜,我不曾来过这个村庄,这些孩子也不曾见过我,可就是这么一声“老师好”,像一团火,在这冬日里温暖了我的心。或许,这就是老师与学生的缘分和默契吧。

  “来了,来了,快来烤火。”到阿巫家门口,就听到家里热闹忙碌的声音。热情地招待和烧的越来越旺的火苗彻底驱散了身上的寒意和一身的疲惫。晚上,看着饭桌上彝历新年时家里做的腊肉、用盆子盛着的鸡肉和汤,以及他们自己酿的苞谷酒,让我这个异乡人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王婉妮和阿巫的家人们在火塘旁聊天。王婉妮 供图

  每一次的家访都让我感受到马边人的淳朴、热情和亲切。这不禁让我想到老舍先生说过的话:“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我曾对学生说过,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但我们的心是一样,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团结在一起,围绕在祖国母亲的怀抱中。记得有一次课间,学生教我说彝语。于是,我知道了“卡沙沙”是“谢谢”的意思,“孜莫格尼”是“新年快乐”的意思,我也用陕西话去逗他们,一句“你把饭吃咧么?”逗得他们捧腹大笑。

  我在离家1070公里的马边给学生带来知识与陪伴,学生及其家人也给予我满满的感动与温暖。从未想过,在马边这个小县城,我正在体验着前所未有的幸福感。

责任编辑:佚名
相关文章
洛桥筑梦队前往商洛市进行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

洛桥筑梦队前往商洛市进行暑期三下乡支教活动

“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指出。) 2024年8月14日,西安财经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洛桥筑梦队,踏上了前往商洛市法官镇黄家店小学的征程,20名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优秀大学生志愿

弘扬西柏坡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弘扬西柏坡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弘扬西柏坡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会志愿服务团队 举办西柏坡精神报告会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袁蕊蕊)为激励大学生团学干部牢记初心使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谦虚谨慎的优良作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会志愿服务团队于8月18日,特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暖人心,技能筑梦强使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志愿服务暖人心,技能筑梦强使

为进一步弘扬志愿精神,切实传承践行工合精神。8月12日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红色工业淬匠心,技能筑梦正当时”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宝鸡凤县,锻炼意志,发扬精神,定意志坚定信念!

西安培华学院温澜潮生社会实践队暑期三下乡 ——爱与

西安培华学院温澜潮生社会实践队暑期三下乡 ——爱与

三下乡活动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农村,服务基层,了解乡村发展现状,传承和弘扬志愿精神,西安培华学院温澜潮生社会实践队前往西安市雁塔区电子城街道二十所社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西安财经大学三下乡:以青春之名,点亮乡村教育之光

西安财经大学三下乡:以青春之名,点亮乡村教育之光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曹叶蕊)在炎炎夏日的7月,一支由西安财经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精心组织的支教队伍——“伊心渭爱队”,踏上了前往渭南市临渭区蔺店镇留守儿童关爱中心的征程,开展了一场为期15天的爱心支教活动。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教育援助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