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的“赴澄城县农村调研小分队”的三下乡队伍,来到了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到郭家庄村和杨家庄村开展“青春聚力乡村振兴”的专项实践活动,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了解脱贫攻坚战的持续工作和脱贫摘帽后的返贫现象。
学习脱贫承诺
联系干部,取得村委支持。为了使调研走访工作进行顺利,提高工作效率,团队负责人于5日上午来到了杨家庄村主任的家中,与村主任进行交流,介绍前来的目的和工作流程,希望争取到配合。村主任对实践队伍的来访表示欢迎和支持,并安排了村干部带领团队中的不同小组前往村民的家中进行采访。了解到大学生队伍是来自农学院之后,村主任也表达了对农学学子的希冀。他希望农学青年能够提高强农意识,弘扬爱农精神,肩负起振兴三农的使命。
团队负责人与村主任交谈
走访调查,了解真实情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进行走访调研的这几天,团队分为三个小组,通过走访调查,收集客观真实的数据,了解实际情况。大部分村民以樱桃种植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同时家中的年轻人会选择在外务工;种植粮食一般是自用,市场行情并不景气;疫情期间由于限制出行,樱桃滞销,但在疫情控制住之后经济回升,村民们并没有亏损很多。接受采访的村民中有低保户或五保户,对于脱贫攻坚,他们心怀感激:还是党想着我们。
前往实地调研
小组入户采访
与村民交谈
村民向小组成员介绍樱桃情况
走近党员,回望艰辛岁月。郭家庄村作为脱贫示范村,除了村民们的齐心努力,也离不开村支书的领导。为了深入了解郭家庄村脱贫前后的改变发展,学习先进党员的精神,团队为郭家庄村的老支书做了独家专访。作为有着37年党龄的老党员,老支书李东贤目睹并经历了村子的落魄与振兴。从上世纪末的苹果种植,再到现在的大面积种植樱桃;从缺水问题严重,到现在的家家户户能吃上水、用上水,几十年来的风雨变革都由老支书一手带领。作为老党员,老支书感慨很多:作为农村最基层的党员,要讲求更加实际一点的东西,口号喊得再高,不如从自身出发,积极的带动村民脱贫,不脱党和国家的后腿。老支书也提到,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的福利是巨大的,我们党的发展也是国外所学不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切实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中国发展道路,真正有利于中国人民的。
老支书忆苦思甜
“赴澄城县农村调研小分队”的调研活动在村民的配合帮助下取得成功。“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脱贫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在取得全面胜利之际,更要不松懈,不懒惰,切实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工作。身为农学学子,更应将乡村振兴作为己任,提高强农意识,培养爱农情怀,贯穿三农精神,为新时代乡村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团队合影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