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三支一扶”计划,充分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助力乡村教育振兴,2025年7月16日,西安思源学院“筑梦·逐梦”爱心支教暑假社会实践团在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永乡镇冯家村开启了第二天的支教行程。团队以精准家访、招生动员、学业辅导及寓教于乐的互动游戏为四大核心任务,将教育的暖流注入乡间肌理,用青春力量为乡村教育发展赋能。
招生现场:小小“表格”承载万千期盼
清晨的冯家村,村委会办公室已被支教团成员打造成温馨的招生点。身着统一服装的成员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地迎接每一位前来咨询的孩子与家长。孩子们清澈的眼眸里,满是对知识的好奇与对未知的向往;家长们的话语中,饱含着对优质教育的朴素期待。
图1-2 支教团成员进行招生登记
登记台前,支教成员耐心细致地为每个孩子录入信息,从年龄、年级到兴趣特长,一笔一划都凝聚着认真。短短两小时,50余名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完成报名,一张张登记表格不仅成为后续支教的基础档案,更承载着乡村家庭对孩子成长的殷切期盼。
学业辅导:让知识在成长中自然生长
支教团打破“单纯陪写作业”的传统模式,以“玩中学、做中悟、养中长”为理念,为不同学段学生量身定制辅导方案。
图3-6 支教团成员抵达永乡镇冯家村村委会
针对1-3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具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志愿者将拼音、算术等基础知识点融入“看图识物”“数字接龙”等小游戏,让孩子们在拍手互动中记住声母韵母,在积木拼搭中理解加减法。而4-6年级学生面临知识复杂度提升的挑战,辅导则聚焦“方法提炼+逻辑梳理”,通过“错题树”“问题拆解图”等工具,帮助他们建立“遇到问题—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让作业从“负担”变为能力提升的“阶梯”。
游戏互动:欢笑里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一二三,木头人!”作业辅导结束后,村委会院子瞬间变成欢乐的海洋。跳绳比赛中,孩子们争相与志愿者较量,输了就拉着老师再比一次,脸上的汗水混着笑容格外灿烂;跑步比赛时,志愿者故意放慢脚步让孩子先冲过终点,引来一阵欢呼;算数接力赛里,大家为答对的伙伴鼓掌,为出错的同学加油,起初腼腆的孩子也在鼓励中加入队伍,欢笑声传遍整个村庄。
图7-10 支教团成员带领学生做小游戏
精准家访:用脚步丈量教育的温度
下午时分,支教团分成小组,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逐户家访。志愿者们详细记录每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家庭环境、学业难点,同时向家长介绍支教课程——从语文数学辅导到手工、绘画、科普小课堂,力求兼顾知识补充与兴趣培养。
“我娃9月份上二年级,语文的拼音基础不是很好,就拜托你们了。”朱梓豪妈妈的嘱托让支教成员记在心上。家访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不仅是信息的记录,更是教育者与乡村家庭的心灵约定。
图11-14 支教团在村干部的带领下逐户家访
当夜色笼罩冯家村,支教队员们仍在整理白天的资料,备课笔记上的字迹被月光照亮。在这片黄土高原上,教育的种子正随着青春的脚步生根发芽,而那些回荡在村庄的欢笑声、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终将汇聚成乡村振兴的希望乐章。
为深入感知乡村振兴脉搏,探寻人民生活改善和民族团结互助的振兴之路,探究人才培养赋能乡村发展的融合路径,长安大学赴宁夏银川暑期社会实践队以“入户细访民情,支教播种希望”为主题,走进银川市永宁县武河村,在阡陌巷道与三尺讲台间丈量乡土,以青春之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暑期社会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7月24日赴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区车城温泉花园泾环南路5号地进行社会实践。
为响应学校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的号召,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我深入脱贫家庭与社区,通过一对一座谈、发放宣传手册等形式,向学子们详细解读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政策。 8月17日,我走访了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唐庄乡小王庄村的
8月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两弹一星暑期志愿宣讲实践团成员们继续在陕西省黄陵县梨园社区开展“两弹一星”主题系列课程,此次课程聚焦“生活中的核辐射”,旨在为社区的孩子们科普辐射知识,希望以生动有趣的科普形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科学探索的种子,让
8月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两弹一星暑期志愿宣讲实践团来到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梨园社区,为这里的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场以“人造太阳”为主题的科普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生动有趣的方式播撒科学的种子,延续“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为社区孩子们注入活力。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