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石嘉芮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引导广大青年积极参与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7月14日,西安外国语大学“五育并举”呵护儿童成长,“老幼接力”守护非遗文脉——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枫火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麟州街道张王庄村支部委员会以及大棚特色种植等地进行实地调研专题活动。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张王庄村党支部书记合照
村党支部作为村子的核心,同时也是助农活动的主力军、先锋队。为深入了解张王庄村的基本情况以及助农活动的开展情况,实践团成员深入张王庄村相关基地开展实地调研。首先,实践团成员在张王庄村村支部委员会对党支部书记王书记进行了访谈,了解村庄基本情况以及助农活动的开展情况。据王书记介绍,张王庄村开展农旅融合是现实的需求,也是人民的迫切需求。他们通过向政府争取、推开土地让林业局免费种树、村民自己管理等形式,大力发展规模化经济。其次,王书记介绍道,他们从今年开始将大棚承包出去由专业人员进行管理,并且大棚中的水果蔬菜基本不在外面售卖,主要是发展园内采摘经济,把旅客吸引过来。在与实践团成员的交谈中,书记还鼓励青年大学生回到自己的家乡,为家乡的建设出一份力,在家乡的建设中不断提升自我。
访谈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深入张王庄村大棚种植采摘基地开展实地调研。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采摘园的地理位置为农旅融合深度推进奠定了基础。张王庄村采摘园与线程、城市的空间距离都较近,为游客的到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同时,采摘助力农旅融合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品质。实践团成员通过调查以及与大棚工作人员交流了解到,张王庄村大棚种植采摘园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研工作,分析不同品种的适宜生长环境,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力争最大可能的提高农作物产品的产量与质量。同时积极寻求外部力量支持,特邀来自山东的技术员从病虫害治理措施、采摘园运营效率如何提高等多方面为采摘园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帮扶。调研发现,采摘园中的南瓜可以长至数百斤,而且口感鲜美,味道极佳,每年一到南瓜成熟的时间许多游客纷纷前来体验。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是由于采摘园引入了“太空种子”。“太空种子”经过特殊环境的诱变,具有更高产量潜力和更优的品质特性,可以助力特色南瓜的形成。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采摘园实地调研
随后,在采摘园负责人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走进油桃以及西红柿采摘园进行深度调查。油桃以及西红柿挂果卖相很好,但并不是所有的桃子或者西红柿都是同时成熟,它们“错峰而熟”,这是为了能够保证瓜果蔬菜等错峰成熟以便长期稳定发展,提升采摘园的整体竞争力,让农户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持收入稳定。实践团成员品尝发现,果实酸甜适中,可以满足绝大多数人对口感的需求。并且种植保证施用天然自然肥料,让大家吃的安心、吃的放心。
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旅融合是新时代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新路径。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们深感,唯有深入一线,才能真正把握乡村振兴的脉搏与挑战。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实践团成员将继续为农旅融合的优化升级提供青年视角,助力探索更具活力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经管学院数耕者调研队赴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开展调研活动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王彧昕/文 许瑞娇/图 联系方式(电话号码):15891794096 8月27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学生组成的调研队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柳林镇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团队围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李静) 为系统考察高山蔬菜绿色种植的发展现状,推动农业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探索,8月25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几名同学组成的调研团队前往太白县咀头镇塘口村,针对高山蔬菜种植过程中绿色农资使用等情况开展了专
(陕西大学生网讯) 七月的咸阳,麦浪翻滚间藏着一处特殊的精神粮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调研小队走进这座由60后老兵魏德军耗时23年、斥资近千万打造的民办红色博物馆
为深化思想政治的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强化使命担当, 7 月 25 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化药学院赴永利村调研队成员,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县开展主题学习调研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鸣凤 供图 调研活动的第
8月2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耕者 调研队赴“中国猕猴桃之乡”陕西省宝鸡市眉县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聚焦猕猴桃种植及数字化发展近况 。 团队深入汤峪镇猕猴桃 企业 生产基地 与 种植 农户 家庭,开展了“面对面”调研。 兄弟果业负责人带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