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习总书记曾在党的二十大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为助力乡村振兴,深入学习“三农精神”,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赴天津宝坻区“水木三乡”乡村振兴调研队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是对“水木三乡”生态小镇的文化底蕴及其创新发展模式的一次学习行动,更是一次对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的深入探索。
赴乡村振兴工作站,促农业发展新动能
调研团队在抵达宝坻区牛家牌镇后便出发参观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在工作站负责人的耐心讲解下对天津宝坻站的布局、发展状况及发展模式有了初步认识。在负责人的带领下同学们观看了相关纪录片,了解到了“水木三乡”生态小镇在乡村振兴方面所取得的诸多成就。
青春智慧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工作站负责人的邀请下,团队成员与工作站负责人进行了一场旨在为工作站所面临的挑战寻找创新解决方案的对话。团队成员从产品的营销方案、有效激发特定群体兴趣、结合非遗文化进行宣传、与高校进行专业对口合作等方面各抒己见,为负责人提供了许多富有洞见的建议。同学们在交流中意识到,青年学子不仅要在实践中学习成长,更要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并且要拓宽自己的创新思维,以新思路、新构想面对未来未知的挑战。
图为调研队成员与工作站负责人进行讨论丁帅文供图
参观两大特色,探究振兴背后的故事
第三站,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工作站的智慧鱼塘及植物工厂。工作人员在为同学们介绍鱼塘的智能化仪器设备的同时,也向他们讲解了智慧鱼塘水产养殖的运营模式。之后,同学们在植物工厂学习了其所采用的立体栽培模式,了解到室内种植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优势以及它对环境极大的保护效益。这次经历不仅让同学们看到了农业科技创新所蕴含的巨大潜力,也让同学们对乡村振兴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琉璃匠心,传承不息
第四站,同学们前往参观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董氏琉璃制作,在非遗传承人董永兵师傅的家中,同学们现场观摩学习了琉璃制作的精细过程,与董师傅进行了亲切的对话。同学们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董师傅凭借对琉璃制作的执着与热爱,倾注三十年心血从而将这一古老记忆传承并发扬,使其焕发新的生命力。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看到了工匠精神的力量,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切身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传承价值。
访赵家湾村,于劳动实践中收获
同学们对赵家湾村村支书书记董永忠就当地村庄发展进行采访。董书记热情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赵家湾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具有打造空间等优点,并且向同学们讲述了赵家湾村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在董书记的邀请下,同学们前往村庄的向日葵花田进行参观学习,并且亲身体验了开垦土地,播种花种等活动。同学们在劳动中加深了对赵家湾村民热情、淳朴、大方的印象,对乡村振兴“任重而道远”的发展之路有了新的认识。
图为调研队成员采访赵家湾村村书记董永忠黄凯楠供图
稻田水乡,艺术启山开发乡村文旅
最后一站,同学们在工作站负责人的带领下参观了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的水木三乡书院、国际纤维艺术中心和启山艺术民宿,实地观摩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运用建筑语言设计营造参观者体验氛围的特色建筑模式。在参观完毕后,同学们又前往稻田采访了负责管理村集体承包的小站稻稻田的孙师傅,对赵家湾村的稻田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
图为调研队成员与小站稻稻田的孙师傅进行交流张欣怡供图
习总书记曾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此次调研之旅,成员们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考察,不仅在收获了许多只是,也对自己的心性进行了磨砺,在全方面得到了成长。他们见证了乡村振兴背后的重重险阻,见证了每一个乡村振兴工作者的呕心沥血与辛勤付出。在与当地村民、与工作人员、与村支部书记的交流过程中,调研团成员深切体会到乡村振兴所蕴含的宝贵价值,重新审视了乡村振兴战略对于促进中国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和谐社会所具有的深远影响。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没有农业强国就没有整个现代化强国;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不全面的。”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成员们也意识到自己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所肩负的重大使命。这将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积极投身于助力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当中,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全部力量。
图为调研队成员合影丁帅文供图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