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要览:河流提供了充足的淡水资源,是人类的生命之脉和文明之源,滋养了广袤的土地,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塑造着一片土地的经济活动与人文色彩,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护一方水土的母亲河,对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幸福感与居住满意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助力生态文明建设,生命科学学院赴渭南母亲河生态治理调研实践团响应学校号召,于2024年8月1日至2024年8月30日分别前往全国多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设立调查问卷、走访相关部门、收集相关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母亲河生态治理现状,调查了当地民众对河流生态保护的认识,提出建设性意见,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本篇主要介绍该实践团赴陕西省渭南市调研分队的调研经历。
一、设调查问卷,访民意民情
自2024年8月17日起,实践团成员针对陕西省渭南市河流生态治理的具体情况,依托于问卷星平台制作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主要调查了当地民众对渭河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民众对渭河生态保护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公众普遍认为学习环保知识是有必要的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当前民众对渭河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已经有了充足的认识,绝大部分民众认为渭河生态保护的相关措施很有必要;同时,问卷结果表明,当前民众对于渭河生态保护的相关知识的了解不足:例如在河湖长制的具体职责方面,大部分民众表示了解不多或不了解。
根据问卷结果分析,实践团成员认为:未来在生态保护相关宣传工作方面,需要向生态保护工作的“深度”进军:从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宣传进一步到生态保护相关知识的宣传,扩展民众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力度。
二、问环保部门,解专业之惑
为全面了解当前渭南地区为何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解决在资料查找中所遇到的专业问题,实践团成员于8月30日向渭南市生态环境局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实践团成员采访环保部门工作人员
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历史沿革方面,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提到,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渭南市地区渭河生态环境保护进步迅速,渭河的平均水质从劣V类进步为Ⅲ类水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卓有成效;在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相关信息方面,实践团成员了解了河流水质监测断面设置的原理和目的,了解了渭南市当前面临的主要污染源,同时咨询了工作人员未来渭河生态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所需要克服的难点,为后续的材料撰写打下了坚实基础。
工作人员介绍到,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家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愈发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相信在未来,渭河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将更进一步,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卓越贡献。
三、搜相关资料,拍渭河现状
在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注重收集渭河生态治理的相关资料,从政府部门的公开信息以及相关年报中获取关键数据,从调查问卷中掌握民意民情,通过实地拍摄获取当前渭河的影像资料等,尽可能地从多角度全面地反映出渭河生态治理的面貌,对渭河生态治理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建议。
实践团成员通过航拍拍摄素材
实践团学子运用多种调研方法,综合把握渭河生态治理现状,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青春活力。作为生命科学学院的学子,实践团成员牢记诚朴勇毅的校训,继承求真与务实的精神,在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上谱写青春华章!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