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如今正以崭新的姿态引领着新能源的绿色革命。近日,西安交通大学“能动‘碳’路队”社会实践团深入敦煌市光电产业园,以“解锁新质生产力核心密码,构筑绿色转型新蓝图”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活动,亲眼见证了这座历史名城如何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新能源领域大放异彩。
一、初识敦煌光电,感受绿色魅力
实践团在园区负责人王老师的带领下,首先前往观景天台,俯视园区全貌。刚步入天台,团队成员就被光电产业园壮观的景象所震撼。在园区观景天台上,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宛如一片蓝色的海洋,展现着新能源的巨大潜力。
图1 光电产业园
二、光热发电,照亮绿色未来
据悉,敦煌光电产业园是甘肃省集中连片面积最大、装机容量最多的光电产业园区,也是国家批准的“首个百万千瓦级太阳能光伏发电示范基地”。
经王老师介绍,敦煌市光电产业园被划分为光伏发电区、光热发电区、装备制造区及电力通道区四大核心区域。其中,在光热发电区,矗立着“超级镜子发电站”——首航高科敦煌100兆瓦熔盐塔式光热电站。
该项目是国内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熔盐塔式光热电站,也是国内乃至亚洲第个规模最大的带储热光热电站。其利用定日镜精准捕捉太阳光线,聚焦集热塔顶,通过熔盐等高效储能介质将热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转化为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年发电收入可达6000万元。让团队成员尤为感慨的是,光热发电技术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预计年发电小时数达到5000小时以上,彻底打破了光伏发电的时间限制,对推动绿色能源普及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图2 实践团参观观景台
三、储能技术探讨,保障新能源稳定供应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新能源展览馆进行进一步的调研学习。面对新能源的不稳定性问题,王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园区的储能技术。“面对新能源天然的间歇性问题,敦煌市光电产业园在储能技术上下足了功夫。”王老师如是说道。园区不仅配备了先进的化学储能电池系统,还创新性地采用了熔盐等物理储能方式,有效提升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光照不足或恶劣天气条件下,这些储能设施能够迅速响应,有效提升了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图2 实践团参观观景台
探访期间,“能动‘碳’路队”还与园区工作人员及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动。双方就新能源技术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通过交流互动,团队成员们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还收获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敦煌市光电产业园,这颗镶嵌在古丝绸之路上的璀璨明珠,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能动‘碳’路队”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对绿色能源产业的重要推动作用。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源泉,为推动新能源产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通讯员:左博文 赵鑫源)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