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大师生三下乡: 技术赋能保护革命文物,党课讲授传承革命精神

未知 2024-08-28 浏览:

导语:为调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对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开展历史考察,学习传承井冈山精神,7月13日到7月19日,西北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本科生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觉醒年代研学行”实践团队在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辅导员的带领下踏上追寻党的历史脚步的征程,走访调研井冈山革命遗址,拍摄微党课视频,讲述井冈山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同时实践团队专访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馆长饶道良,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工作室负责人、江西干部学院特聘教师毛浩夫,探讨数字化创新想法,用信息技术赋能红色记忆。

重踏红色足迹,情系乡村振兴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地区,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书写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经验。

在为期7天的调研走访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追随红军在井冈山发展壮大的脚步,来到三湾乡、龙江书院、八角楼旧址、黄洋界哨口、小井红军医院、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十余处革命旧址,在当地聆听红色故事,梳理革命历史,感悟革命精神,总结道路经验。

在深入走访茨坪村的过程中,实践团队采访了曾任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第一任主席李尚发的小孙子李球德。李球德为实践队员讲述了爷爷李尚发为红军“带盐”的故事。1928年冬,红军将外出打土豪缴获来的一些食盐分发给根据地内的民众度过艰难岁月。当时曾担任过遂川县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主席的李尚发,舍不得吃掉而保存下来,这罐食盐试验现如今仍然保存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中。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如今的井冈山,在国家脱贫攻坚的战略实现后,吹响了乡村振兴的号角。在李球德爷爷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茨坪村史展,研读了茨坪村的发展历史,了解乡村振兴政策,感受到了党对革命老村再发展的关怀和重视。

图片3.png

图为李球德带领实践队员参观茨坪村史展

研讨数字赋能,保护革命文物

“技术变化日新月异,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饶道良在接受采访时,就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饶道良馆长强调,井冈山精神中的“实事求是闯新路”对于我们今天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创新,让红色文物的宣传与时俱进。他讲道:“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更喜欢新颖、有趣的形式,如果我们只是呈现古板的面孔,那么将无法充分发挥这些文物在传承革命精神中的效果。”因此,数字化展示,如VR、AR等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革命先烈的英勇。而下一步,饶馆长表示将会介入更先进的媒体技术,为这些古老文物注入新的生机,让它们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发热,让井冈山精神和革命传统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弘扬。

一盏油灯,一根扁担,一条牺牲带……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珍藏着许多珍贵的革命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也是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实践队员在与饶馆长的交流中,深入探讨了关于革命文物的数字化保护问题。后续双方将在利用三维扫描仪、全景相机等设备,通过数字化技术传播党史知识上开展进一步合作交流。

图片4.png

图为采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副馆长饶道良

毛浩夫作为全国道德模范毛秉华工作室的负责人及江西干部学院的特聘教师,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否要完全效仿90年前的革命英雄,过上那种清贫的生活?”这一问题,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其实不是的。因为这种精神,我们更多的是要跨越时空来延续,那么今天时间不同、国情不同,但是这种精神的力量一直会激励着我们去开拓,去创新,去奋进。”正如今天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深入群众、敢于创新,这都是井冈山精神给我们当下青年人的一些启迪,我们也需要把这种精神不断地去运用到日后的学习工作当中,让它成为我们不断前进、不断超越的动力源泉。

记录红色故事,上活思政课程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光就亮了……”在宁冈茅坪八角楼毛泽东故居,指导教师正在录制一堂特殊的微党课。

本次三下乡活动,实践队员将思政课堂搬到革命旧址,采用党史小故事推送、现场讲授、线上直播、微视频录制等多种融媒体形式开展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小课堂。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师生队员全员成为主讲人,参与录制视频素材200余小时,预计形成六组视频,全面讲述井冈山革命斗争史。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首《西江月井冈山》与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共同坐落于黄洋界哨口处。雨过天晴,实践队员窦卯林操控无人机向天空飞去:“在探索井冈山这片神圣土地的过程中,我怀揣着对红色文化的敬仰与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计划通过手中的镜头与设备,不仅记录下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革命遗迹,更要细腻捕捉井冈山的满目翠绿与壮丽山川。通过这些作品,我希望能够全方位地展现井冈山的独特魅力,不仅让更多人感受到革命精神的震撼力量,也能领略到这片土地上的自然生态之美,为井冈山的全面宣传与传承,尽自己一份微薄却真挚的努力。”

技术赋能保护革命文物,党课讲授传承革命精神。此次重踏红军足迹不仅是一次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精神的传承。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作为时代新青年,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将自觉成为井冈山精神的传承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利用信息技术,传播党史知识,让青春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绽放绚丽之花。

 图片6.png

图为实践团队在八角楼毛泽东旧居合影

责任编辑:陕西大学生网
相关文章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