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建学子三下乡:探寻妇女非遗,宣扬文化遗产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任佳佳)为深入了解女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杰出贡献与独特风貌,增强实践团对妇女非遗文化的认识,宣传女性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守护和传承过去的历史文化。8月2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赴陕西及外省社会实践团前往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开展妇女非遗调研活动。
8月23号早上,实践团成员来到山阳县文化馆,走进非遗馆,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样式的非遗作品,一件件展品凝结着非遗传承人的智慧和努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非遗馆内,许多从业者中,不乏女性的身影。她们向每一位访客讲述着非遗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深厚底蕴。她们不仅是非遗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传播者,用自己的热情和专业,搭建起一座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章艳老师在非遗观工作已有十多年,一直致力于宣传非遗文化。在非遗馆内,她或站立在精美的展品前,细致入微地介绍着每一件手工艺品背后的故事;或穿梭于展厅之间,引领各个访客,耐心回答他们对于非遗文化的困惑,带领他们踏上非遗文化之旅。她表示,自己之所以选择这份工作,是因为对非遗文化的深深热爱。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让更多人关注非遗文化,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图为章艳老师讲解双戏楼庙会的过程
在观看非遗作品的过程中,非遗从业者章艳老师,向学生们讲解了漫川古镇双戏楼庙会的相关历史和故事。她的讲解风格独特而富有感染力。她以最饱满的热情、最生动的语言,将双戏楼庙会的古与神秘的故事娓娓道来。她深刻理解这一非遗文化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让参观的每个人都由衷敬佩她。
在章艳老师的讲述中,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漫川古镇双戏楼庙会兴起于清朝光绪年间,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方圆几百里的人们都会起早参加庙会,祭拜祈福,游人如织。同时,庙会期间包含着各种非遗文化的表演,如大型社火、秧歌、皮影戏、自乐班等活动。另外,文艺团体也会演出《漫川大调》,这也是省级非遗文化之一。漫川大调唱腔委婉缠绵,曲调变化颇多,拖腔优雅飘逸。在庙会上,会进行许多山阳县独有的非遗文化的演出,是一场非遗文化的盛宴。
图为章艳老师带领成员们一起听《漫川大调》
在采访环节中,章艳老师表示,她不仅承担着讲解的任务,还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的宣传工作中,将关于非遗文化地视频自发上传到各个媒体账号,吸引更多人关注非遗文化。她还告诉成员们,在整个非遗馆内,有许多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与制作者都是女性。她们或刺绣、或编织、或演奏,用灵巧的双手和精湛的技艺,将非遗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参观寻访非遗馆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漫川古镇双戏楼庙会的非遗魅力,体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深度与广度。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女性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中起到的作用。他们表示,将把此次调研的所见所闻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自觉主动地宣传山阳县非遗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并关注这些女性传承人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未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将积极组织相关实践活动,继续关注妇女非遗情况。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章艳老师的合照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