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三下乡:探寻路桥飞架南北 感受长江流域巨变
近日,长安大学青年学生前往武汉、宜昌等地开展以“探寻路桥飞架南北·感受长江流域巨变”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走进大国工程建设现场,深刻理解交通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战略定位,感受新时代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成就。
感受长江脉动 勇担强国使命
武汉,被称为“中国桥都”。实践队员前往武汉主城区多座已建成的长江大桥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桥梁设计风格、工程结构、环保理念,感受大桥对武汉都市圈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带动作用。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也是中国桥梁梦开始的地方。实践队员们登上桥头堡,迈过长达1155.5米的主桥,实地体会到大桥的宏伟和壮观。此外,实践团队还来到鹦鹉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等武汉都市圈重要交通干线,更加直观地感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实践团队在武汉长江大桥前合影
观察杨泗港长江大桥结构
走进大国工程 挺膺青年担当
大桥通南北,大坝护安澜。实践团队走进路网、水利等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深刻认识建设大国工程的重大意义。实践队员近距离观摩在建的双柳长江大桥、燕矶长江大桥项目施工现场,深入大桥主塔、锚碇内部、项目部等施工一线,了解项目亮点和施工重难点,与工程技术人员就关心的技术创新、智能建造和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等领域认真讨论。实践队员还前往三峡大坝主体和三峡工程博物馆参观学习,全面了解了三峡工程建造历程、建设成就和综合效益,学习其中蕴含的“三峡精神”和三峡建设者对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
参观双柳长江大桥展示中心
参观三峡工程博物馆
漫步红色荆楚 赓续红色精神
在湖北省博物馆,实践队员们听编钟悠扬、雅音古朴,见千年礼制文化;诵屈宋辞赋、楚地民歌,寻诗歌浪漫源头;看刀光剑影、鸟虫铭文,感古人铸造智慧。四层高台,五处展厅,辛亥革命博物馆中栩栩如生的蜡像、饱经沧桑的物件,无一不向实践队员传达着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时期人民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勇气。在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团队成员认真感受战争时期革命先辈们生活、学习的环境,体悟革命道路的艰辛。实践队员还来到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陈列展,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纪学习教育,表示要自觉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
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陈列展接受党纪教育
长安大学青年学子在湖北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观摩了一座座横跨天堑的桥梁,见证了一个个顶天立地的工程,回顾了一段段承载历史的记忆,感触颇深。“我们作为新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开拓创新,发扬几代交通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担当来回应时代的召唤,做交通强国的青春追梦人。”长安大学公路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专业本科生、实践队队长屠进宝如是说。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