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青团华阴市委积极搭建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平台,鼓励更多青年学子走进华阴、了解华阴、宣传华阴。8月9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理学院一带一路沿线“匠心传艺,薪火相传”暑期实践团来到渭南市华阴县开展“聆听华阴之声,宣传非遗之美”实践活动。实践团队秉承“匠心传艺,薪火相传”这一核心理念,致力于通过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步入华阴,走进老腔。在老腔保护、传承与发扬之路上不断探索、坚定前行,旨在让这份古老的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光彩。
实践团队与老腔艺人合影留念
自家的木凳、自制的琴弦、口耳相传了千年的唱词唱腔、年龄七十有余的老腔艺人,他们有的挽着裤腿,或席地而坐,或蹲在板凳上,时而仰天长吼,开怀大笑,时而四下挥舞,用力跺地。自然的表演,再现着黄土地之上最真实自然、坦荡朴素的生活。那一身粗衫老腔艺人,他们的身上或许还沾着黄图的味道。生于黄土地,长于黄土地,老腔的力量,是土地和劳作的力量,浓缩了原生态的黄河文明。一声声呐喊,是从远古传来的大地之音,苍凉雄浑,古朴久远。
图为实践团队观看老腔艺人表演华阴老腔
华阴老腔起源于华阴市双泉村,但随着时间流逝,除了双泉村当地唱响老腔的老艺人之外,其他村子的村民和现在年轻一代有的却对当地传承的华阴老腔知之甚少。
针对这一现象,实践团队走进周边村落,联系当地村干部,希望借助干部力量向村民积极宣传华阴老腔,让村民们积极了解老腔文化,让更多的年轻人去感受这源于黄土地上凝结着农民生活智慧和生命激情的老腔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负责人与当地村干部交涉宣传事宜
为了深入宣传老腔文化,让年轻一代了解华阴老腔,实践团组织村子中的小朋友,向他们分发实践团队制作的宣传单,实践团成员进行细致条理地讲解宣传。对于年轻一代,对于老腔这种非遗文化了解相对较少且兴趣不高,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讲解宣传能激发更多人对华阴老腔的兴趣,从而去了解,去学习,去继承,去发扬这起源于三河交汇处,西北黄土地上的恢弘之声。
图为实践团队给当地儿童宣传讲解老腔文化
在学习和宣传老腔文化的活动中,实践团队拜访老腔艺人,聆听原汁原味的华阴老腔,学习了老腔知识,了解了老腔历史,体悟到了那藏在老腔背后劳动人民最质朴的呐喊和对美好生活的最原始向往。
实践团队走进各个乡村积极宣传,想让更多人去了解这淳朴自然的老腔文化,去发扬,去传承,扬起板凳,高声吼唱,在这钢筋水泥构造成的人类社会,献出一声真情。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