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学子前往陕西店坊河村助力“聚宝瓜蒌”释放光彩
党的二十大中提到“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有‘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分为三层:一是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广大青年应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挺膺担当、青春建功,2024年8月19日,长安大学“筑梦青春促振兴,与爱同行润心灵”暑期社会实践队以专业知识为支撑,以实践能力为保障,以服务乡村助力振兴为己任,深入陕西省商南县店坊河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之产业助农活动。
实践队伍在村委会副主任黄太鹏的带领下,走访了商南县赵川镇店坊河村瓜蒌种植基地,放眼满眼苍翠,连绵的瓜架上藤蔓郁郁葱葱,瓜蒌藤蔓相互缠绕,一个个青色的瓜儿挂满藤蔓,长势喜人,不失为路边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瓜蒌是兼具药用与使用价值,形似香瓜,成熟后瓜蒌通体金黄,。瓜蒌结的籽儿被称为“瓜子之王”,广受喜爱;瓜皮能做中药,瓜根可做天花粉,可谓全身都是宝。
近年来,店坊河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坚持党支部领路、产业铺路、群众致富的发展理念,实施“党建+”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发展壮大“茶、畜、药、果、菌”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千亩瓜蒌、千亩绿茶、万亩板栗、十万头生猪、百万袋食用菌”五大主导产业,据黄主任讲解。店坊河村的瓜蒌产业于2019年起步,基地通过“一地生三金、一业惠三方”利益联结机制,带动群众流转土地收“租金”、务工挣“薪金”、入股分“红金”,村集体每年可保证一定数量的集体经济收益,达成企业、村集体、群众的三方受益。为强村富民、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实践队伍继续跟随主人的脚步深入探索,并向沿途农户、农业技术人员做咨询访谈,开展了调研工作。
在走访中,不少村名表示:“瓜蒌基地自成立以来,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不少好处,肯付出、肯劳动,家家户户都有了稳定的收入、一年下来收获不少。”
随后,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店坊河村食用菌种植基地。黑色的大棚里,整齐地码着菌棒,香菇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香气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食药同源的食物,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黄主任介绍香菇种植在店坊河村由来已久,但过去由于分散种植不成规模,如何保证香菇产量和质量成了问题。村上借助“能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帮助村上的产业大户汪长青成立了瑞霖专业合作社。自合作社成立以来,菌棒生产、技术培训、大棚建设等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辐射带动全村160多户群众发展食用菌种植,形成了集中连片的百万袋食用菌种植产业带。
了解了瓜蒌和食用菌种植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实践队员不由感叹店坊河村今昔巨变,队员们深受感染,希望能够借助专业优势,将实践过程中了解到的农业生产现状与需求转化为创意策划,为瓜蒌和食用菌产业定制宣传海报,积极推广商南瓜蒌和食用菌,为店坊河村的瓜蒌和食用菌产业发展开辟新的可能。同时,实践队伍还通过拍摄照片、录制视频等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瓜蒌和食用菌种植的过程和成果展示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关注店坊河村的农产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任务,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要学习村民们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时代精神,为新时代征程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