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学院学子赴汉中市实地调研,开展了一次深入的食用菌产业调研活动。此次调研旨在了解留坝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为乡村振兴和产业优化提供依据。调研队伍由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三名同学组成,他们参观汉中康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不同菌种生产流程,与公司经理吴建海及厂长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采访。
图为实践团合影,杨佳璇供图
产业历程:困境中崛起的食用菌产业
留坝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早期,产业面临着生产方式落后、精深加工不足等挑战,个体农户偏多,无法集中大批量生产。但当地政府、企业与农户齐心协力,克服重重困难,施行“三统一分”政策,由村扶贫社组织统一制筒、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农户分户管理,实现了从困境到崛起的转变。2020年,留坝县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投资新建五千余个食用菌大棚和八十余座冷库,通过合作社模式,让村民参与到食用菌生产中,实现了增收目标。当前,留坝县食用菌生产规模基本稳定。
技术革新:双拱双膜下的食用菌产业新面貌
至2022年,留坝县充分利用现有基地生产设备设施,实施了“棚改”技术,包括双拱双膜、双层遮荫网、卷膜器等。对于”棚改“技术和”三统一分”,吴建海经理也提出了个人见解:“对于棚改,最大的好处便是它节省了人力,也相当于控制了成本。通过棚改,加绿白膜遮光,加棉被保暖,提高了食用菌的质量和产量,不会因为天气导致产量下降,棚改有效提升了食用菌的品质。这些技术革新提高了生产效率,确保了食用菌产品质量。
科技赋能:香菇生产流程的精细化管理
留坝县香菇加工方式结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同时,当地引入了现代化的烘干、包装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此外,液体菌种培养技术的应用也显著提高了食用菌的加工效率和产量。厂长向队员们详细讲解了香菇的生产流程,包括菌种培育、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等环节。其中的技术要点便是灭菌和接种,企业采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对菌种进行筛选、培育与优化,确保菌种的纯度与活力。同时建立了菌种库,通过环境控制技术,为菌种提供最佳生长条件,保证菌种的稳定供应与品质一致性。在加工环节,采用先进的冷冻干燥技术,能够快速锁住香菇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延长货架期。这些环节中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确保了食用菌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乡村振兴:食用菌产业的积极影响
留坝县食用菌是中国重要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具有技术强、群众参与度高等特点,促进了经济增长。留坝县通过实施“整县制”推进食用菌产业数字化管理项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也增长了就业机会。其次,留坝县加强了品牌建设,通过地理标志认证等手段提升了食用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了消费者对留坝食用菌的认知度和信任度。留坝县的食用菌产业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图为实践团队员采访吴建海经理,杨佳璇供图
通过此次调研,西农学子不仅深入了解了留坝县食用菌产业的现状,还深刻感受到了产业在乡村振兴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他们表示,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科研动力,加强加工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比如开展食用菌深加工、开发食用菌功能性食品等,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食用菌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