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怀揣着对黄河治理深厚情感与探索热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沿黄涉农高校学子“观‘大河之治’河南分队”于8月6日深入黄河流域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段,踏上了寻访黄河治理先锋、领悟黄河精神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此行,他们有幸采访到了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提名、2024年“最美水利人”个人奖获得者——林喜才同志,并实地参观了林喜才创新工作室,亲身感受了黄河治理的历史变迁与丰硕成果。
黄河治理:历史与现代的交响
黄河素有“母亲河”之称,它的治理不仅关乎一方水土,更关乎亿万人民的生活与安危。林喜才同志生于黄河边,长在水利工作一线,见证了这条河流的沧桑与变迁。作为范县段治理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分享了他在治理过程中的感受。采访中,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黄河治理历史的重要性和当今的治理成果。林喜才同志向实践队员们详细介绍道:“近年来,黄河下游的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工程面貌焕然一新,更实现了防汛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生态景观线的‘三线合一’,有效防风固沙,极大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黄河治理事业深沉的爱与自豪。
走进范县黄河岸边,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态与工程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饮水安全是民生之本,林喜才同志特别提到,范县河段近年来通过建设多个饮水设施,不仅保障了当地及周边多个县市的农田灌溉用水,还极大地提升了城乡供水能力,稳定了粮食生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队员们沿着河堤漫步,亲眼见证了这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无不为之动容。
抗洪抢险:勇者的担当与记忆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证书,无声地诉说着林喜才同志与黄河不解的情缘。作为一名从业超过40年的河道修防工,说到参与抗洪抢险的经历,林喜才的表情显得格外严肃而坚定。他回忆起2003年那次特大洪灾,上游强降雨导致下游险情频发,令他至今铭记。林喜才与他的队伍跨区域志愿参与抗洪救灾,夜以继日、不惧艰辛地奋战在险情一线,连续13天的紧张抢险,最终确保了无重大损失发生。这份记忆,不仅是对个人勇气的见证,更是对黄河儿女不屈不挠精神的颂歌。
据悉,林喜才及其团队参与并成功完成了20多次重大抢洪工程,避免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万元。他表示:“每一次的抢险任务都能圆满完成,都是我们团队协作的结果,是对自身职业责任感的最好诠释。”
图为林喜才讲解抗洪抢险经历
科技创新:引领治黄新篇章
在林喜才创新工作室,先进的治理理念和技术成果交相辉映。这里不仅是技术创新的高地,更是培养治黄人才的摇篮。林喜才同志介绍,工作室自成立以来研发的30多个技术创新项目诸多已在水利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针对实际抢险中传统人工观测危险性大的问题,他带领团队研发了一种简单安全的量测器,极大地提高了防洪观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在参观林喜才的创新工作室时,实践队员们被带入了一场视觉和智慧的盛宴,见证了工作室内制作的精美技术模型,抚摸到了历代治水器具,仿佛触摸到了一段段流淌的历史。现场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历史上黄河的主要治理改造,尤其是从先秦时期直到1938年的六次重要改造。这些信息引发了队员们对黄河复杂水情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
“黄河水状况复杂,虽水少沙多,但治水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这正是我们身为水利工人的使命。”林喜才自豪的说道。“我们的目标是不断创新,面对新时代的治水挑战,科技能助力我们更安全更高效地完成水利工作。”他说,正是基于对实际需要的敏锐洞察,工作室得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可观的成果。在林喜才的引领下,黄河治理正迈向更加智能化、精细化的新阶段。
人才培养:传承与创新的接力
自2004年起,林喜才便担任起了河道修防工的培训讲师,累计向六千余名学员传授河道修防的专业技能,为黄河治理事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他谈到:“培训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过程。”在他看来,真正的技能传授不仅要让学员理解理论,更要结合现场实践,引导他们在实操中领悟到河道治理的真正意义。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他帮助学员们打牢理论功底,掌握操作技巧,为治黄一线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然而,他指出,多年来培养的黄河治理人才里,已经出现了高层次技能人才的短缺问题。同时在年轻学员中,主动学习意识的普遍缺乏,在技能掌握与知识提升上存在一定的断层,这可能对未来的水利事业造成影响。因此,他呼吁更多年轻人关注并投身于黄河治理事业当中,共同守护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实用技能的年轻人才。
“未来的水利工作者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更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固有的责任感。”林喜才这样期许着他的学员们。
图为林喜才介绍人才培养经验
寄语未来:青春与梦想的启航
在问及对未来黄河治理人才的培养时,林喜才提出了几条核心素质。他认为,未来的水利工作者应熟悉专业知识,掌握黄河自然特性及变化规律,同时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此外,关注科技前沿,勇于尝试新技术和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素质。他坚信,具备自我驱动学习能力的青年才能在治黄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面对满怀激情与梦想的新时代农林高校学子,林喜才同志深情寄语:“治理黄河需要耐心与毅力。你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关注实际操作,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家乡,为黄河治理贡献力量。黄河治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希望你们能够守住初心,紧跟时代步伐,用实际行动诠释黄河精神、传承黄河文化、守护母亲河的安全与美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林喜才向农林类高校学子殷切寄语
“尊重自然规律,坚持科学治理,坚忍不拔的毅力是我在治理黄河的历程中总结出来的最大感悟。”林喜才在与队员们交流时,语气中满是对黄河治理事业的热忱。通过与林喜才同志的对话与交流,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黄河治理的艰巨性与重要性,也激发了对生态保护与水利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此次“观‘大河之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次学习与探索的旅程,更是一次思想与心灵的洗礼,让每一位实践队员近距离感受到了黄河治理的艰辛与成就,更在黄河的历史与未来之间深刻领悟到了黄河精神的内涵与价值。黄河的治理不仅是治理者的职责,更是每一位公民都应该关注的责任与使命。在这条伟大的河流旁,他们定会播下希望的种子,成为未来黄河守护者的中坚力量。未来,若干年后,黄河治理事业的发展持久而稳健,必将凝聚起更多的青春智慧与力量。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动员广大高校学生投身建设健康中国战略,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实践行动展现高校学子的青春责
调研中药材产业,青春智燃未来 在安康市紫阳县 东木镇 进行的中草药产业调研实践,犹如一场充满惊喜与启示的探索之旅。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中草药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初入紫阳,那连绵的青山和澄澈的蓝天
西农学子勇担当,砥砺前行展风采 行之愈笃,知之益明。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只有真正深入基层,亲自与老百姓进行交谈,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最直观的感受到乡村振兴的现状。 8月2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陕西安康中药
在山东省蓬莱市,一片片葡萄园不仅酿造出了香醇的葡萄酒,更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蓬莱市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并通过葡萄酒旅游的推广,成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蓬
2024年的暑假,我有幸成为了“贺兰孕葡·黄河润疆”调研队的一员, 与 同样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 携手,共同踏上了宁夏这片魅力四溢的土地。我们的调研之旅从7月29日拉开帷幕,至8月9日圆满结束。在这段期间,我们深入酒庄、探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