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一分厂《用一生诠释“中国脊梁”——邓稼先》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4-08-23 浏览:

这是一张拍摄于1958年的全家福,一张分别前的合影,年轻的妻子不知道丈夫要去哪里,要去做什么。他本以为分开可能就是几个月,最多也就是一年吧,可没想到匆匆就是28年的聚少离多,这位妻子名叫许鹿希,当时是北京医学院的老师,他的丈夫是我们熟知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是什么让一位34岁的年轻人告别了他的妻子、四岁的女儿和两岁的儿子,隐姓埋名义无反顾地走进大漠荒烟,孩子们常常问爸爸去哪儿了,为什么总不回家?许鹿希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能做的是和孩子们一起默默地等,等他回家。1964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邓稼先和他的战友们胜利的冲击波,一次次从西部的大漠传遍全世界,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一个全新的中国。对于许鹿希来说青春是漫长的等待。1985年整整28年后邓稼先终于回来了,可是此时的他已经是61岁的白发老人,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他多想能多陪陪自己的妻子,弥补这些年对他的亏欠,可是属于他们的时间真的不太多了,只剩下最后的363天,最后的时间他几乎都在病床上,从每天一针到1小时一针,可他依然在不停地工作。1986年7月29号邓稼先离开了,临终,他留下了最后一句话:死而无憾。

邓稼先26岁就拿到了美国博士学位,被称为“娃娃博士”,美国人许他优厚待遇挽留他,他却在拿到博士学位后第九天就迫不及待飞回祖国。1958年,他进入戈壁滩深处,从此隐姓埋名,挑起国家两弹研发重任。苏联专家撤走,他带着二十几个年轻人从零开始可用的计算工具是古老的算盘。除了组织之外,没有人知道邓稼先究竟在哪里工作,具体在做什么。他白天从大家的视野中消失,晚上神秘地回家。在原子弹研究初期邓稼先的研究是有苏联专家帮助的,但仅仅几个月之后,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所有专家。苏联人说中国人20年也造不出原子弹,美国中央情报局也断定中国人搞不出在一穷二白,一无所有的新中国要自主研制一颗原子弹谈何容易。当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科研队伍里至少有14人是诺贝尔奖得主,而邓稼先所带领的团队则是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那时候中国研制原子弹条件艰苦到以算盘、计算尺和仅有的手摇计算器甚至是纸和笔来处理大量的数据!他们算出来的是难以想象的大量数字。上面的纸一扎扎,一捆一捆装在麻袋里堆满了整个屋子,每一个数值都要反复核对确保准确无误,一个关键数据算一遍,计算一个模型,要上万个数据,有一个错的话整个计算就会全部作废。而邓稼先带领的理论小组算了九遍否定了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参数,确定了正确参数,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他的结论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11112223.jpg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相隔两年,氢弹爆炸成功。从此,中国国防实力让所有国人扬眉吐气,让西方列强再也不敢对我国肆意妄为。国防力量强大了,可是作为研发的带头人,邓稼先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伤害。熟悉邓稼先的人几乎都知道他癌病去世的主要原医是源于1979年那次核试验事故。那次他不顾周围反对冲进事故区域查找原因,为了不让人跟着,他一改平时的和蔼可亲,几乎是用吼的语气对跟来的人说:你们站住!你们进去也没有用!没有必要!高度的责任心使一个天才瞬间变成傻子,他竟然捧起含有剧毒放射物的碎弹片检查,这给了他致命一击,从此这个孤勇者的生命进入倒计时。其实他没说完的话是:没有必要白白牺牲!他总是把别人保护得很好,比如于敏,只让他拿研究结果,不让他去现场。比如最危险的插雷管,每次他都站在操作人员身后,别人换班他不换,邓稼先共参加了 32次核试验,有15次亲临现场指挥。有次地下核试验机器出故障,在零下三十度的戈壁滩上,他亲自到井下排查。庆功宴上他昏厥过去,抢救了一夜。1965年一次爆轰实验草原失火,他带头灭火,那次烧伤很多人。还有一个雨夜他乘吉普去处理故障,抵达一个事故频发地段,大桥已被暴雨淹没大半,车子进水。司机犹豫不决,他使劲摇着他:往前冲!干咱们这行的,出了事故不得了!他们在等我!类似的故事不少,邓稼先温文尔雅的外表下蕴藏的竟是一个亡命徒的内核。上述是他的工作,但更是他强大责任感的驱使。

他到最后的时间其实很痛苦,止痛针一小时一针也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他学医的妻子许鹿希救人无数,却只能看他挣扎受苦。他临终时说:“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的太远”,并对妻子说:“如果有下辈子,我还是会选择你,还是会选择核事业,还是会选择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是他永生永世的热爱与信仰,刻入骨血和灵魂,哪怕生命燃烧殆尽,哪怕受尽痛苦折磨,也无法消磨。

邓稼先的故事,提醒我们不仅要珍惜和平的今天,更应铭记那些在科学的天空中燃烧自己,照亮未来的英雄。他的牺牲与贡献。是我们每个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他的精神将继续激励着无数为梦想和使命而奋斗的人们。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耀和奉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需要我们大学生学习和发扬邓稼先不畏艰难,砥砺前行的研究精神。在工作中,我们应不怕环境的恶劣,不畏条件的艰苦,在面临各种困难时,克服阻力,勇往直前,不断地学习钻研新的知识和方法,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工作,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让不畏艰险、开拓奋进成为习惯,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抱有“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毅力与恒心,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567.jpg

责任编辑:黄杰
相关文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赴潍坊奎文区社会实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赴潍坊奎文区社会实践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动员广大高校学生投身建设健康中国战略,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为祖国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以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实践行动展现高校学子的青春责

调研中药材产业,青春智燃未来

调研中药材产业,青春智燃未来

调研中药材产业,青春智燃未来 在安康市紫阳县 东木镇 进行的中草药产业调研实践,犹如一场充满惊喜与启示的探索之旅。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对中草药产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初入紫阳,那连绵的青山和澄澈的蓝天

西农学子勇担当,砥砺前行展风采

西农学子勇担当,砥砺前行展风采

西农学子勇担当,砥砺前行展风采 行之愈笃,知之益明。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只有真正深入基层,亲自与老百姓进行交谈,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最直观的感受到乡村振兴的现状。 8月2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陕西安康中药

西农学子实践感悟:山东蓬莱葡萄酒旅游:乡村振兴的新

西农学子实践感悟:山东蓬莱葡萄酒旅游:乡村振兴的新

在山东省蓬莱市,一片片葡萄园不仅酿造出了香醇的葡萄酒,更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近年来,蓬莱市依托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葡萄酒产业,并通过葡萄酒旅游的推广,成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蓬

守望黄河青春篇 ---“贺兰孕葡·黄河润疆”调研队实践

守望黄河青春篇 ---“贺兰孕葡·黄河润疆”调研队实践

2024年的暑假,我有幸成为了“贺兰孕葡·黄河润疆”调研队的一员, 与 同样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 携手,共同踏上了宁夏这片魅力四溢的土地。我们的调研之旅从7月29日拉开帷幕,至8月9日圆满结束。在这段期间,我们深入酒庄、探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