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深入实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贺兰润葡 黄河润疆”调研队前往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昊苑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此次调研不仅聚焦于葡萄酒产业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还深入探索了黄河生态治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
(图为调研队与村干部合影)
吴苑村村民全部为1995年华西村建设时陆续从陕西、甘肃、安徽等8省17县来宁的自发移民。二十年磨一剑,如今的吴苑村借助乡村振兴战略政策机遇和地理资源禀赋优势,腾飞发展。酿酒葡萄产业蓬勃发展,村域内有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19座酒庄,年产红酒6000吨。民宿产业快速发展,以打造望山民宿村为目标,艾兴农舍、西村海棠、紫云山居·花好月圆等精品民宿雨后春笋般建成,这些错落别致的民宿客栈成为吴苑村的风景和吸引点。除此之外,吴苑村依托辖区内酿酒葡萄种植基地和镇北堡影视城等旅游资源,积极探索“葡萄酒+民俗旅游+民俗文化”的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了一个集葡萄酒品鉴、民俗文化、农事体验等为一体的民宿村集群。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还带动了村民就业和收入增加。
(图为村干部向调研队介绍昊苑村基本情况)
宁夏,作为全国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承载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明确要求“努力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这既是对宁夏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宁夏的严格要求。在调研过程中,调研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宁夏在生态保护上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当地政府大力实施防沙治沙工程,推进荒漠化治理和造林绿化。在贺兰山、六盘山、罗山等生态敏感区域开展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使得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的提升、水土流失的逆转、黄河干流水质的改善,这些成果都是宁夏在黄河生态治理上不懈努力的最好证明。
“紫色链条”是昊苑村创新发展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创新“农林废弃物基质 种植业 养殖业 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引进北方益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利用贺兰山东麓葡萄基地修剪的葡萄枝条、秸秆以及农户畜禽粪污等废弃材料制备出无土混合生物质基质纤维,用于葡萄育苗、葡萄种植基肥、园林绿化等,实现年处置葡萄枝条等废弃物35万吨,年产生物质基质纤维10万吨。康养源葡萄醋厂利用酒庄尾料葡萄皮、渣籽等酒糟废弃物,加工酿造葡萄醋,年产量700吨,带动就业100余人,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多丰收。
昊苑村浓厚的葡萄酒文化氛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魅力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乡村的全面振兴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此次调研不仅展现了宁夏在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同样也看到了葡萄酒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和广阔前景。在未来的发展中,宁夏将继续发挥其在黄河流域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走进吴苑,与吴苑结缘,一起凝思现实,回顾过去,用心感悟短短20余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从洪荒到繁荣,从贫穷到富有,从落后到引领,感受吴苑从漫天黄沙、寸草不生到白墙红瓦、绿树成荫的美丽蜕变。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