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铭记党的历史,弘扬延安精神

孟云雁 张华燕 王腾阅 徐鹏翔 2024-08-23 浏览:

延安,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圣地,犹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中国的大西北。在这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领导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不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在延安这片黄土地上孕育出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2024年7月28日至8月5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延安探寻红色思想青年实践团走进延安,重温这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人民排除万难、创造辉煌奇迹的光辉历史。

科学理论:思想和行动统一的根本指针

首先是学一个政治方向。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精髓。

111.jpg

图 1 延安市中央党校旧址

对此,实践团把第一站设在了中央党校旧址。7月29日清晨,红日蓬勃而出,实践团驱车赶往延安市的中央党校旧址。这里曾是党培养干部和推进理论研究的关键场所,这片充满历史气息的土地见证了无数党员干部的成长与进步,以及党的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与发展。实践队伍在参观中深刻体会到了当时学员在艰苦条件下,凭借坚定信念和对知识的渴望,致力于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为革命事业出力的精神。

艺术作品会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精神,并为人们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7月30日,实践团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的鲁艺旧址。80年前,闪耀着文艺光芒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在这片苍茫高原上成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界进步人士和青年才俊。据了解,《黄河大合唱》《白毛女》《兄妹开荒》《王贵与李香香》等多部经典艺术作品正是在此地诞生,这些作品不仅具有高艺术价值,也蕴含着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了当时的历史场景和共产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

革命实践:思想和行动统一的根本保障

2.jpg

图 2 延安革命纪念馆讲解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一一介绍人物画像

延河东岸,“延安革命纪念馆”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毛主席铜像气势恢宏。8月1日,实践团成员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慢慢踏上象征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三台入馆台阶。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以及国际友人在一起的雕塑,体现了革命领袖始终与群众紧密相连的理念。大家依次参观了“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等展览内容。一件件朴素甚至有些简陋的历史遗物、一张张充满年代感的照片、一幅幅泛黄甚至有些模糊的文字,仿佛是无声的历史,向实践团娓娓道来当年的峥嵘岁月。大家不时驻足观看,一起缅怀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

3.jpg

图 3 团队成员们参观杨家岭毛泽东旧居

8月2日,调研团漫步在杨家岭,这里曾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的重要驻地,见证了无数重大的历史决策。随着参观队伍缓缓步入旧址,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逐渐展现在大家眼前。中央大礼堂、中央办公厅、毛泽东旧居等历史建筑,每一处都蕴含着丰富的革命故事和历史意义。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旧居内,简朴的陈设和珍贵的文物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这里,大家不仅看到了革命先辈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更感受到了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奋斗精神。实践团成员们被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所感动,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离开杨家岭时,大家内心都充满了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对和平岁月的珍惜。

 4.jpg

图 4 团队成员们参观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

8月3日,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延安市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走进纪念馆,毛主席题写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正是对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精炼概括,更是南泥湾精神的核心所在。一件件实物和一幅幅图片,生动再现了当年战士们开垦荒地的壮丽场景。参观学习完之后,大家深刻理解了南泥湾精神所蕴含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造、敢为人先的深刻内涵,在艰苦的条件之下,他们的坚韧与毅力显得尤其可贵,深深触动了团队成员们。

时代奋进:思想和行动统一的生动展示

在参观调研的同时,实践团还对周边居民和往来游人进行采访。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对十几年前在延安从事相关工作的公职人员夫妻,据了解,他们退休后便回到了武汉老家,如今怀揣对延安的深切思念重回延安。今天,延安以崭新的面貌冲击着这对夫妻。进入新时代,宝塔山下的革命圣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延安,已难见黄土高坡沙尘飞扬,通过退耕绿化、污染防治、延河治理等举措,延安展现出了地绿、天蓝、水清的新貌。老区人民实现整体脱贫,迈进全面小康的新生活。延安从黄到绿,由穷变富,红色圣地旧貌换新颜。老人家感慨道:“在党的领导下,高楼变多了,道路变宽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5.jpg

图 5 实践团成员们采访一对老年夫妻关于重回延安的感受

中共中央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年,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在这个夏天,实践团跟随革命指引,重回延安,清晰历史使命。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弘扬延安精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此次三下乡之行,实践队受益匪浅,新时代青年必将向着新的奋斗目标,出发!


责任编辑:孟云雁
相关文章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