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进一步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队上游队第一分队于2024年8月10日在张成龙老师带领下前往黄河上游茫拉河左岸滑坡、白刺滩滑坡进行考察。
当天上午,实践队从青海省共和县出发,前往茫拉河滑坡进行考察,这是一次深入了解黄河上游地质环境和气候变化对滑坡形成影响的科学实践活动。茫拉河滑坡作为该地区典型的滑坡之一,其形成机制与多次气候冷暖波动有关,特别是"高温大降水事件",以及高原地区气温升高导致的冰川融水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成为诱发滑坡的重要动力。
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与区域气候孕育了大型、特大型和巨型滑坡群,频发的地质灾害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产生了影响。实践队成员讨论对比了席芨滩滑坡与茫拉河滑坡的异同,并汇总了滑坡的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①按体积分类②按运动速度分类③按物质组成分类④按成因分类⑤按受力形式分类⑥按发生年代分类⑦按滑坡体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分类⑧按滑坡体厚度分类⑨按结构分类。
随后,实践队前往位于青海省贵南县茫拉乡茫拉村的一个典型滑坡--白刺滩滑坡。该滑坡属于黄河上游共和盆地,半成岩滑坡面积达到了73平方公里,滑坡的前缘与后缘相对高差为538米。据相关资料显示,白刺滩滑坡发生后曾造成了黄河堵江的堰塞湖事件,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演化,形成了现在龙羊峡水库尾端弯曲的河流形态。
白刺滩滑坡的形成与该区域的岩性条件、岩体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实践队指导老师张成龙老师在实地考察中分析了这些成因机理,他解释:“龙羊峡水库的建设改变了河岸的水文地质条件,水位的周期性上升和下降引起的渗透和侵蚀导致库岸坍塌和该滑坡的局部变形”。随后,实践队成员王昊硕士和能懿菡博士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该滑坡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补充说明。
此外,相关研究指出,蓄水前后边坡地质环境的长期监测显示库岸变形破坏分为完整地层岸坡和滑坡堆积体岸坡的破坏形式。总之,龙羊峡水库附近的滑坡现象与其地质环境和水库水位波动紧密相关,需要通过监测和预警技术来确保区域的安全和水电站的正常运行。
接下来,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队上游队第一分队即将开展对军功滑坡的考察活动。军功滑坡作为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地质现象,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让队员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和学习滑坡的地质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对周边环境和社区的潜在影响。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