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进一步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关键问题。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队上游队第一分队于2024年8月10日在张成龙老师带领下前往黄河上游茫拉河左岸滑坡、白刺滩滑坡进行考察。
当天上午,实践队从青海省共和县出发,前往茫拉河滑坡进行考察,这是一次深入了解黄河上游地质环境和气候变化对滑坡形成影响的科学实践活动。茫拉河滑坡作为该地区典型的滑坡之一,其形成机制与多次气候冷暖波动有关,特别是"高温大降水事件",以及高原地区气温升高导致的冰川融水增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成为诱发滑坡的重要动力。
特殊的地质地貌环境与区域气候孕育了大型、特大型和巨型滑坡群,频发的地质灾害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产生了影响。实践队成员讨论对比了席芨滩滑坡与茫拉河滑坡的异同,并汇总了滑坡的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①按体积分类②按运动速度分类③按物质组成分类④按成因分类⑤按受力形式分类⑥按发生年代分类⑦按滑坡体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分类⑧按滑坡体厚度分类⑨按结构分类。
随后,实践队前往位于青海省贵南县茫拉乡茫拉村的一个典型滑坡--白刺滩滑坡。该滑坡属于黄河上游共和盆地,半成岩滑坡面积达到了73平方公里,滑坡的前缘与后缘相对高差为538米。据相关资料显示,白刺滩滑坡发生后曾造成了黄河堵江的堰塞湖事件,经过数百万年的地质演化,形成了现在龙羊峡水库尾端弯曲的河流形态。
白刺滩滑坡的形成与该区域的岩性条件、岩体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有关。实践队指导老师张成龙老师在实地考察中分析了这些成因机理,他解释:“龙羊峡水库的建设改变了河岸的水文地质条件,水位的周期性上升和下降引起的渗透和侵蚀导致库岸坍塌和该滑坡的局部变形”。随后,实践队成员王昊硕士和能懿菡博士结合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对该滑坡形成的原因进行了补充说明。
此外,相关研究指出,蓄水前后边坡地质环境的长期监测显示库岸变形破坏分为完整地层岸坡和滑坡堆积体岸坡的破坏形式。总之,龙羊峡水库附近的滑坡现象与其地质环境和水库水位波动紧密相关,需要通过监测和预警技术来确保区域的安全和水电站的正常运行。
接下来,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考,强国有我”暑期社会实践队上游队第一分队即将开展对军功滑坡的考察活动。军功滑坡作为黄河流域的一个重要地质现象,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机会,让队员们能够近距离观察和学习滑坡的地质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对周边环境和社区的潜在影响。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8月26日至30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红色基因 蓝色情怀”实践队在学工主管方雪老师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宝塔财菁队师生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财经足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地研学党的财经工作历史,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在红色文物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