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追寻红色印记,传承奔腾使命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4-08-17 浏览: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挖掘红色工业文化资源,讲好“两弹一星”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爱党报国信念,担当时代使命责任。7月17日上午9点,材料工程学院“两弹一星”薪火传,“匠心铸梦”正当时暑期社会实践团继续前往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银滩草原——“上星站”参观学习,持续深入学习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2345.png

在青海省海晏县,有一片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土地,这里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221厂的十一厂和十二厂所在地。这个意义非凡的地方被赋予了新的名字——“上星站”。整个基地目前正在被打造成为一个展示“两弹一星”精神历史发展成就的综合性红色教育基地。

5678.png

这个曾经的核武器研制基地,正在以一种开放、坦然的面貌诉说着共和国的过去,展示着一段段不平凡的历史。实践团成员们选择前往这里,是为了能够近距离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体会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们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巨大贡献。

继续前往,我们能看到在上星站的小站中,一列老式的蒸汽机火车静静地停在铁轨上。相关史料记载,就是在这个叫上星站的不起眼的小站,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装运上列车,驶向远方的实验场,履行了它不平凡的使命,见证了新中国核武器研制事业的艰辛与辉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站,却在中国核工业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9090.png

实践团成员黄杰提前了解上星战的故事,在大家现场参观旧址时充当讲解员进行讲解,以便实践团成员可以身临其境,更加深入了解“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程和背后的感人故事。

6789.png

离开上星站前,实践团成员坐在站台上,激情讨论着原子弹的发展和历史,在讨论中感受到“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并为几十年默默奉献的忠诚无名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践团成员们并排而坐,眺望着天空,像是在眺望中国的未来,接好奔腾的使命。

此次“红色工业研学”活动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与致敬,更是一次对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精神洗礼。青海海晏原子城上星站作为新中国核武器研制历程中的重要一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意义与故事。它见证了中国科研人员的无私奉献和伟大成就,也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在今天这个新时代里,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两弹一星”精神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要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责任编辑:黄杰
相关文章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