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把握民族和谐共融的价值意义,7月24日-7月30日,长安大学水环学院“铸牢民族之魂·润疆绽放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库尔勒开展“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祖国行”实践活动,体悟前辈们为民族团结事业奋斗的艰辛历史。
寻绎民族故事
乌鲁木齐市固原巷社区、新疆大学校史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的重要考察地点,深入讲述新疆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故事,让人们切身感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基层社区的发展与成效,深刻感悟“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的重要内涵,也让民族团结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探寻红色新疆
国际大巴扎、乌鲁木齐市“六馆一心”(展览馆、博物馆、规划馆、音乐厅、大剧院、文化馆六馆、中心文化塔)、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等地皆开设红色特色主题展馆,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民族同胞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新疆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和建设新疆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尽显于每一处细微之处。追寻红色足迹、探寻民族文化、调研民族团结,在体验式、场景化的实践中沉浸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族共同体意识”10周年以来的新疆伟大变革,领悟民族团结共融的必要性。
探访少数民族家庭
部分实践队员还参与了少数民族学生家访活动,深入了解感受新时代政策下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关爱。家访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与少数民族家庭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联系,相互理解和尊重,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责任,展现了青年一代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担当,在实践中传承发扬民族团结精神,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代如同一条不息的河流,滚滚向前,每一朵浪花都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演进。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团结这一社会基石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与不断的强化,展现出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的生动图景。这些变化不仅深刻影响着每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也促使民族团结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和深化。从传统的血缘、地域联系,到现代的国家认同、文化共融,民族团结的纽带日益多元化,更加牢固。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