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把握民族和谐共融的价值意义,7月24日-7月30日,长安大学水环学院“铸牢民族之魂·润疆绽放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库尔勒开展“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祖国行”实践活动,体悟前辈们为民族团结事业奋斗的艰辛历史。
寻绎民族故事
乌鲁木齐市固原巷社区、新疆大学校史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的重要考察地点,深入讲述新疆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故事,让人们切身感受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在基层社区的发展与成效,深刻感悟“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的重要内涵,也让民族团结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探寻红色新疆
国际大巴扎、乌鲁木齐市“六馆一心”(展览馆、博物馆、规划馆、音乐厅、大剧院、文化馆六馆、中心文化塔)、八路军驻疆办事处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总支队纪念馆等地皆开设红色特色主题展馆,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各民族同胞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新疆地区抗日救亡运动和建设新疆所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尽显于每一处细微之处。追寻红色足迹、探寻民族文化、调研民族团结,在体验式、场景化的实践中沉浸体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民族共同体意识”10周年以来的新疆伟大变革,领悟民族团结共融的必要性。
探访少数民族家庭
部分实践队员还参与了少数民族学生家访活动,深入了解感受新时代政策下国家对少数民族的关心和关爱。家访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们与少数民族家庭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联系,相互理解和尊重,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责任,展现了青年一代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担当,在实践中传承发扬民族团结精神,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时代如同一条不息的河流,滚滚向前,每一朵浪花都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与社会的演进。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团结这一社会基石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与不断的强化,展现出与时代脉搏紧密相连的生动图景。这些变化不仅深刻影响着每一个民族的发展轨迹,也促使民族团结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和深化。从传统的血缘、地域联系,到现代的国家认同、文化共融,民族团结的纽带日益多元化,更加牢固。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