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镜,初心可鉴。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2024年7月28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延安探寻红色思想青年实践团走进纪念馆,重温这段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人民排除万难、创造辉煌奇迹的光辉历史,感受波澜壮阔的十三年延安岁月,触摸革命圣地跳动的这颗“红色心脏”。
延河东岸,“延安革命纪念馆"几个大字苍劲有力,毛主席铜像气势恢宏。实践团成员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慢慢踏上象征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三台入馆台阶。走进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领导人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以及国际友人在一起的雕塑,体现了革命领袖始终与群众紧密相连的理念。大家依次参观了“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政治指导中心”、“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模范试验区”、“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等展览内容。一件件朴素甚至有些简陋的历史遗物、一张张充满年代感的照片、一幅幅泛黄甚至有些模糊的文字,仿佛是无声的历史,向实践团娓娓道来当年的峥嵘岁月。大家不时驻足观看,一起缅怀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
图为讲解老师向实践团成员一一介绍画像人物
第二天,实践团采访了一对老年夫妻,据了解,他们是十几年前在延安从事相关工作的公职人员,退休后便回到了武汉老家。如今,延安以崭新的面貌冲击着这对夫妻。进入新世纪,随着延安社会经济文化的较快发展,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丰富的文化资源、红色资源、旅游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掘和利用,每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前来。老人家感慨道:“在党的领导下,高楼变多了,道路变宽了,人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前合影留念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中国共产党开新篇、启新程的征途中,延安精神始终是宝贵的历史财富。曾经,大家在贺敬之的诗歌《回延安》里激荡对革命圣地的无比向往;今天,大家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奋斗力量。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