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淮师大:寻访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走进革命基地

淮北师范大学 2024-08-12 浏览:

为了探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挖掘大量优秀红色文化资源,2024年7月,淮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点亮八皖"团队志愿者前往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进行调研。

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开始了史无前例的长征。其中,千里跃进大别山是长征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移,红军战士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跨越崇山峻岭,历经千难万险,最终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不仅保存了刘邓大军在临泉县休整时的故居,还展有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文献与实物。

 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位于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韦寨镇,于2013年6月由临泉县投资兴建,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布展,于2015年8月30日正式建成开馆。

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上午8:00至11:30,下午2:30至6:00,并对公众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展厅面积1000平方米,分为转折前夜、千里跃进、挥师临泉、精神永驻四个部分。走过蜿蜒曲折的展厅,观看图片、文献、雕塑,从开始到结束的路程犹如穿越时空的隧道,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纪念馆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献、照片、实物和多媒体互动展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深远影响。展览的亮点之一是一幅长达数十米的巨幅画卷,详细描绘了红军长征路线图,以及在大别山区的重要战役和事件。画卷旁,还有一系列雕塑作品,真实生动再现了红军战士们作战时的场景,展现出红军战士的英勇形象。

除了各个展厅所展示的资料、物品、图片外,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的大厅内还陈列了手雷、手枪和日本军刀等作战武器。在纪念馆外,还展示了95型中式坦克和展现指挥作战场景的大型雕塑。纪念馆展厅的不远处便是刘邓大军淮西指挥部旧址。旧址内部陈旧古朴,承载了岁月的家具展现着历史的厚重感。

纪念馆的建筑设计同样引人注目,它的外观融合了现代与传统元素,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建筑的屋顶采用了传统的青瓦,墙面则使用了现代化的玻璃材料,既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现代气息。 

纪念馆的建立和展览的推出,不仅是对历史的一次深刻回顾,也是对当代人的一种精神启迪。它告诉我们,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挑战,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同时,这也是对年轻一代的一种教育,让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随着时间的推移,千里跃进大别山纪念馆将继续承担着教育和传承的使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不仅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从中获得知识和力量。

责任编辑:符琪琪
相关文章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