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交大青年三下乡——孝行朝歌映夕阳,银龄关怀绘桑榆

西安交通大学 2024-08-08 浏览:

在人口流动规模愈发庞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老人为了支持儿女事业、照料孙辈而迁入陌生的城市,成为了城市中的“老漂族”。为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尊老敬老”传统美德,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养老服务创新与发展的号召,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2024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交心行迹—爱驻夕阳实践队走进全国各地多个社区、养老院以及公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随迁老人生活,携爱送递人文关怀。

交心行迹—爱驻夕阳实践队通过走访和调研随迁老人的形式展开社会实践,经由前期查阅资料、问题成型、讨论修改、预调查、信效度检验等工作后形成了最终问卷,随后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发放并且每套问卷均得到有效回收。最后,系统分析了他们的人际关系网络构成、日常互动频率以及其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初步研究发现,与留在原居住地的老人相比,随迁老人在人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上存在显著不足,这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养老服务的期望和选择。此外,团队也发现老人的养老决策受到其子女的影响较大,人际网络的质和量往往决定了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和安排。有着较强社交网络的老人更倾向于选择社区养老,而社交网络相对较弱的老人则更多依赖家庭内部的支持,相应地倾向于居家养老。

image.png

图1  爱驻夕阳实践队成员正在走访中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成员们积极了解老龄人口心理福利相关情况,为老龄人口提供精神帮助与精神慰藉,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他们与老人交谈,帮助老人分担劳动,并为老人拍摄全家福,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着爱与关怀,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陪伴。

队员们还通过访谈了解到许多随迁老人在城市的生活远非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语言不通、环境陌生、习惯不同、原有的人际关系网络割裂等因素都增加了他们的适应难度,尤其是对于一些高龄老人来说,离开熟悉的环境,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更是一大挑战。他们中有的人表示,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精神生活却相对匮乏,感到孤独和无助,一些老人出现了孤独、焦虑、抑郁等症状。这不仅仅是个体的问题,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适当的心理干预。此外,老人们还反映由于自己的户籍在老家,所以很难和本地市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与福利待遇,最受他们关注的就是生病就医时要么是医保不好报销,要么就是医保报销的程序太繁琐,导致他们在大城市的生活里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生病就医,有病不敢治。

虽然随迁老人在新城市的生活并不算特别容易,但是养老服务业在某些方面也呈现出积极态势。在一些社区,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已经开始采取行动,为随迁老人提供语言培训、健康咨询、文化娱乐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随迁老人的适应问题。同时,我们也了解到了一些温馨的案例,有的老人通过参加社区活动,结识了新朋友,一起接送孙子孙女,一起跳广场舞,一起买菜,逐渐适应并融入了城市生活。

图片1.png

图2  团队成员正在对随迁老人进行问卷调查

在对一位退伍军人刘爷爷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刘爷爷的老伴刘奶奶独自在家带孙子,她从未离开过家乡,这次跟随小儿子搬到城市后,感到无比陌生和孤独。刘奶奶说:“这里的人都很忙,很少有人能和我说说话,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最近刘奶奶还在干家务时跌倒受伤,生活起居都需要刘爷爷照顾。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康复,能多分担一些家务,能多和其他老人交流,减少孤独感。

图片3.png 

图3  实践队员走访随迁老人

队员郭敬博说:“通过此次实践调研,我深切感受到了随迁老人心理上的矛盾,光鲜亮丽的城市生活背后,是无数琐碎的乡愁。陌生的环境、割裂的社交以及单调乏味的付出在无形中加剧着随迁老人的精神问题。随迁老人需要更多更广泛的关注和帮助。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定能实现“大抵心安即是家”,让随迁老人在他乡也能够安享晚年。”

新竹小队的队长胡骏祺表示:“从调研中,我看到了随迁老人们遇到了路况和消费等方面难以适应的困难,并且他们觉得城市的邻里关系过于疏离,人与人之间存在隔阂。当然,也有许多随迁老人能完全适应,虽然他们在一开始有语言不通,道路不熟,邻里关系疏远无话可聊等问题,但是他们选择克服,并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交新朋友、出去旅游等。”

为了帮助这些老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团队成员经过讨论、分析,建议社区和企业合作,提供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友好工作岗位。例如,在社区内设立老年志愿者服务站,聘请有经验的老人担任社区活动的组织者和协调员;在街道、商场等公共场所设立老年服务窗口,招聘老人担任信息咨询员和引导员;还可以鼓励附近的商家和超市招聘老人担任兼职收银员、导购员等。这些岗位既能让老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被社会认可和尊重。

此次实践活动让爱驻夕阳实践队的队员们都深受触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更加积极地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将所学知识深刻运用到实践中,通过亲身经历去感知社会的脉搏,通过知行合一去成为更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交心行迹—爱驻夕阳实践队的社会实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深入基层的大门永远为我们敞开,我们应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在社会实践的生动过程中放飞青春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责任编辑:范凯妮
相关文章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