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杨智淇 刘祥 任小莹)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了解新时代智慧设施农业发展及瓶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丝绸之路沿线地区设施农业调研团进行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团于8月3日深入安塞区沿河湾镇孙家砭村开展调研活动,走近新型蔬菜大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图1 队员与农户合影)
走进孙家砭村,一股清新的绿意迎面袭来,它如同大自然的画笔,在这广袤的田野上挥洒出一幅幅生动的绿色画卷。在这片充满生机的绿色海洋中,星罗棋布的日光温室,犹如波光粼粼的浪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彰显着设施农业的创新与活力。勤劳的农民携手并进,用他们的汗水和智慧培育着希望的种子,共同绘制出孙家砭村农业繁荣的璀璨画卷。
队员们穿梭于田间地头,通过发放问卷、如棚考察等方法,全面捕捉了该村设施农业智能化的信息。轻触屏幕,水肥一体化系统便悄然启动,滋养着每一寸土地;自动化采摘车在田间轻快穿行,收获着累累硕果;打开手机,自动控风系统便精准响应,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确保作物生长环境的最优状态。这种智能化管理不仅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精准度,也体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图2 队员们田间采访农户)
棚户们带着自豪对调研团队说:"如今,只需轻点手机,自动卷帘机便能轻松卷起覆盖,免去了攀爬棚顶的辛劳。" 这一创新不仅大幅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更有效预防了安全风险,将过去的艰辛与危险化作了历史。农民们的分享,让调研团队深刻体会到了科技带给农业的巨大变革。
(图3 队员们们田间采访农户)
在与孙家砭村大队书记聂文雄的深入交流中,调研团队对自动化采摘车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自动化采摘车以其高效的采摘能力、精准的果实识别技术,以及降低人力成本和提高商品果率的优势,展现出现代农业向智能化、自动化转型的巨大潜力。然而,这一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挑战,包括复杂环境下的精准识别难题、相对较高的初始投资成本,以及对不同农田环境和作物种类的适应性要求。尽管存在这些瓶颈,自动化采摘车的发展前景依然被看好,其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最后,农户们以最质朴的方式——献上亲手采摘的清甜西瓜,向调研团队表达了他们的热情与友好。那一口口甘甜,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人与人之间温情的传递,它不仅铭记了农民的辛勤与土地的恩情,也成为调研团队心中难忘的甜蜜记忆。
(图4 农户分享给队员们西瓜)
在这份甘甜的回味中,调研团队成员们心怀感慨与满足。他们不仅目睹了设施农业在孙家砭村的生动实践,更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兴农、精准扶贫战略的深远影响。农民们的坚毅、勤劳与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深深触动了每一位成员。
展望未来,调研团队成员满怀信心地表示,将把这次调研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感悟带回校园,转化为推动设施农业发展的切实行动。他们坚信,乡村的振兴,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先导。他们将积极传播孙家砭村的成功经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青春活力,助力更多乡村因产业的繁荣而焕发新的生机。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