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
赴浙江桐乡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探寻乡村振兴足迹
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千万工程典型案例,7月28日,长安大学赴浙江杭州“学习'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浙江省桐乡市,学习研究乌镇以“全域旅游带动共同富裕”的宝贵经验。
【书写新篇:探寻乌镇发展背后的“千万工程”战略】
2005年8月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乌镇调研古镇发展之路,提出“以保护历史遗产来开发旅游”的发展理念。实践队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乌镇,深刻体悟乌镇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将乡村历史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千万工程”生动案例。
蓝染技艺历史悠久,源自秦汉,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艺术价值,在乌镇焕发新生。实践队前往乌镇宏源泰染坊,学习了解非遗蓝染。实践队员们与染坊师傅交流了解到蓝染的制作要经过选材、浸泡、打靛、沉淀、提取、浸泡固色和晾晒等多道工序,以灰缬、葛缬、绞缬等蓝草作为原料来提取染液,布料上色需要浸入染缸,而后晾晒,并通过反复浸泡进行固色。在实践队员亲身体验扎染过程后,深感这门技艺不仅体现着中国传统的审美追求,也凝聚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在江南木雕馆,队员们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到浙派木雕源远流长,倚靠民间文化与地域背景,折射出独特的艺术之光。望着展馆里精致的雕像,队员们真切体悟到了浙江木雕穿越时光、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随后,队员们移步至茅盾故居,跨过门槛,入目便是茅盾先生的塑像,穿过前堂,于青石灰瓦中,沿着曲径追寻茅盾先生的文化根源。步入沈氏私塾,队员们感受到沈宅浓厚的文化氛围与开明的教育思想,少时的成长环境对茅盾先生之后的文学事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乡音未改:探索乡村振兴背后的非遗传承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实践队员在7月28日下午前往桐乡陈庄村了解学习非遗竹编。竹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君子的品质,而竹编器物则是古人智慧和匠心的体现。实践队员向竹编传承人周老师学习了解竹编工艺现状和竹编制作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非遗传承者的不易,更体会到竹编艺术的历史韵味。
随后,队员们前往桐乡乌镇横港村,走访了横港悦公社、艺术文化中心等地,实地调研横港村用艺术赋能,推动文化、农业、互联网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走出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的创新模式。
在乡村振兴实践中,非遗和乡村振兴彼此赋能、相得益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相继启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这唤醒了不少已经“沉睡”的非遗,它们重焕生机,展示出蓬勃的活力,同时非遗文化也通过其独特的经济价值和文化艺术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为推进文化自信提供旺盛活力。
2024年9月10日下午,由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宣传部、西北工业大学信息化管理处(信息中心)、共青团西北工业大学委员会主办,共青团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委员会、西北工业大学学生信息安全协会承办的网络空间文化节开幕式在翱翔学生中心广场上拉开帷幕,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能动‘碳’路队”学生社会实践团队赴兰州新区,在兰州新区团工委副书记王生福的带领下,开展了一场以“解锁新质生产力核心密码,构筑绿色转型新蓝图”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与调研,深入了解兰州新区在绿色生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能动‘碳’路队”社会实践团深入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西宁太阳能分公司,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探索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技术创新与未来趋势,为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一、 领袖寄语照航程,
在中国西北的辽阔版图上,玉门市以其独特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遐迩。如今,这座城市在历史的沉淀与现代发展的交织中,正积极迈出向“新”而行的坚实步伐,尤其是在绿色转型的道路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近日,西安交通大学“能动‘碳’路队”
2024年8月1日,西安交通大学能动学院能动“碳”路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华亭煤业集团公司团委书记李成的陪同下,展开了一次全面深入的调研活动。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华亭煤业集团在新能源及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最新发展,并探讨双方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前景。调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