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团队成员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长安大学公路学院“‘伊’路‘新’程·丝路新章”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昭苏县灯塔知青馆,林则徐纪念馆以及布力开村采访“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
奋斗书写青春华章,奉献铸就青春底色
7月30日,团队成员前往昭苏县灯塔知青馆,感悟那段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知青岁月。40多年前,3600多名来自外地的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毅然来到祖国边疆的昭苏县。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深入到当地农牧民群众当中,把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传授给他们,为昭苏的发展和边疆稳定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灯塔知青馆大门两侧镌刻着“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中间写着为“人民服务”,真实而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奋斗历程。走进展馆,团队成员仔细阅读展板上的文字,观看珍贵的历史照片和文物,深入了解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奋斗历史与感人故事。知青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团队成员,他们意识到正是有了无数先辈不畏艰险,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作为青年应传承知识青年勇于担当、攻坚克难的精神,汲取敢于举旗引路,战胜困难挫折的奋斗精神,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队成员在灯塔知青馆参观 柏广泽供图
石坚丹赤民族正气,坚贞不渝爱国情怀
7月31日上午,团队前往林则徐纪念馆,学习这位民族英雄坚贞不渝的爱国精神和气贯长虹的民族正气。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之后被发配到伊犁,正处于仕宦逆境、人生低谷期。“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他没有计较个人得失,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博大胸怀,带领伊犁人民建设家园。在纪念馆里,实践队员注视着一件件布满历史尘埃的珍贵文物,了解了林则徐注重边防、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的事迹,学习了林则徐忧国如家,爱国奉公的精神,感受了缕缕不息的英雄之气。
团队成员在林则徐纪念馆参观 李蕴海供图
在林则徐雕像前,临时团支部团支书李明阳老师开展了一堂生动的团课,他希望同学们向林则徐学习,争做“中华民族脊梁”,担当时代复兴大任。
实践团队在昭苏县知青馆前的合影 李蕴海供图
工程一线讲团课,疆内外交流交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团队在实践地伊犁成立临时团支部,联合伊犁师范大学等实践团队成立理论宣讲团,深入发掘伊犁当地红色文化传承,把团日活动开在祖国边疆,将团课讲在基层一线。
实践团队在龙口一号大桥开展团课 柏广泽供图
7月27日,实践团队前往伊犁师范大学开展座谈交流,两校实践团队联合成立理论宣讲团,实现实践成果落地转化,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指出,社会实践要以学生为主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实践成果转化。教育科学学院团委书记向团队展示了教育科学学院实践团队结合专业开展的“望来路,踏新程”红色信使,走进基层等一系列特色社会实践成果。公路学院团委副书记介绍了团队走进工程一线,大国边疆,实地感受交通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发展。联合宣讲团的成立实现了优势互补,通过疆内外交流交融,实现“有高度”“有深度”的理论宣讲,以青年学子的视角,讲述自己看到的伊犁建设,边疆新篇。
实践团队与伊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座谈交流 李蕴海供图
团结之花常开常盛,胡杨精神继往开来
7月31日下午,实践队前往布力开村,采访“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买买提江·吾买尔扎根基层三十年,旗帜鲜明地同“三股势力”作坚决斗争,深入推进民族团结,坚持强基固本,大抓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在采访中,他表示“七一勋章”荣誉是党和人民对他工作的认可,回顾自己30多年的基层工作,他说:“是党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是党培养我成长,我要好好干,一辈子跟党走,一辈子为党工作。”在访谈中,他对团队成员提出了期望,希望青年听党话,跟党走,积极维护民族团结。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有五十六朵花,五十六朵花姹紫嫣红,但只有团结起来才是春色满园的中国,对待各民族要一碗水端平,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安全,坚决同民族分裂势力作斗争。
团队成员与买买提江·吾买尔交流 柏广泽供图
团队前往布力开村村委会的初心向党教育馆了解布力开村的发展,在买买提江·吾买尔书记的带领下,全村实现脱贫致富,人均年收入超20000元,在老书记的模范作用下,全村已有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多人。这次采访不仅是对一位老党员,老书记的致敬,对团队成员来说,更是一堂生动形象的党史教育课,团队成员将传承买买提江·吾买尔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精神,同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团结起来,牢固树立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国家安全,反对民族分裂。
实践队员在初心向党教育馆参观买买提江·吾买尔事迹
时代呼唤青年担当,青年接力复兴伟业,团队成员在学思鉴悟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牢固树立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爱护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