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青春三下乡|陕西工院学子:寻根茯茶古韵 助力乡村新梦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4-08-06 浏览:

为进一步深挖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探索“非遗+产业”新路径。7月17日信息学院“赓续文脉 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中国茯茶文化博物馆开展调研学习,探寻茯茶的发展历史与新时代产业振兴之路。

DSC_0115.JPG

参观学习话茯茶,以博物馆“小窗口”领略茯茶“大文化”

中国茯茶文化博物馆坐落于茯茶文化源头西咸新区泾河新城,是一座集参观、体验、学习为一体的博物馆。初入博物馆,实践团成员就被一块块由茯茶茶砖构成的百福墙所震撼,形态各异的福字映入眼帘,站在百福墙前,淡淡的茶香扑面而来。通过雕塑、图像、文字、文物展示,成员们感受到陕西茯茶的“前世今生”,也感受到茯茶千年传承的魅力所在。

微信图片_20240714195325.jpg

躬身实践学茯茶,以学制作“小体验”感受茯茶“大工艺”

参观过程中,现场工作人员为实践团成员们呈现了一场茯茶制作工艺的精湛展示。从剁茶、拣茶到打吊、筛茶,再到熬釉、炒茶、捶茶,每一个步骤都精准而富有节奏感。这一系列复杂的流程,不仅是茯茶制作的关键所在,更是匠人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卢菲和王凯有幸体验茯茶的制作过程。尽管整个制作过程繁琐且要求精细,但两人却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他们不仅深入体会了茯茶制作的技艺,更深刻感受到了茯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DSC_0182.JPG

DSC_0189.JPG

青年归乡兴茯茶,以提品质“新智慧”见证茯茶“大发展”

随后,实践团成员通过走访当地的茯茶生产加工企业及经销商,了解到茯茶在新时代的变化发展。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越来越多的新时代青年人选择回到家乡,投身茯茶产业,为茯茶的宣传推广贡献自己的力量。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的茯茶制作技艺,更在传承中创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茯茶的品质与附加值。同时,他们注重品牌建设与形象塑造,通过包装设计、营销推广等多种方式,让茯茶这一古老茶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参与调研的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要将所学所感带回家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DSC_0167.JPG

DSC_0169.JPG

最后,实践团与中国茯茶文化博物馆共同建立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并举行了挂牌仪式。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团成员们对茯茶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之心。实践团成员将以此次参观学习为契机,深掘茯茶非遗魅力,保护传承非遗文化,让茯茶文化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5c8ca33adb95d3ce6c35a6c69130617.jpg

责任编辑:邓璐
相关文章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往阆中市开展实践活动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往阆中市开展实践活动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学生以代码之力破解物流痛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学生以代码之力破解物流痛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