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陕西工院环保实践:溯源南水北调工程,助力丹江源生态保护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24-08-06 浏览:

image.png

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孔梦源 陈乐)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引导大学生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4年7月30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酌水知源”暑期社会实践团赶赴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丹凤县开展“扮靓秦岭山水乡村,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旨在深入调研丹江沿岸水土保持成效、南水北调工程的商洛贡献、南水北调精神的内涵,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区域性影响。

第一站,实践团来到了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牧护关镇闵家河村(丹江源头第一村),溯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践团在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志印的引领下,参观了村庄水利设施、秦岭农耕文化展室、许愿池、圆梦谷,走访村民,调研村庄生态水保建设现状,探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路径。经考察了解,闵家河村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减少污染排放,停止开山采矿,严禁携带火种;设立专门水管员及河道清理人员,日常巡查水利设施、定期排查安全隐患;制定完整的水源地巡查保护制度、投诉举报制度;建有垃圾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安装了100个垃圾桶、36盏太阳能路灯、多处公共浴池、环保厕所、文化健身广场。

image.png

闵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志印向实践团介绍本村情况

image.png

闵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张志印带领实践团参观秦岭农耕文化展室

实践团成员与闵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亚新展开座谈。王亚新书记为实践团讲解了当地发展的政策、现状,谈及当前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村里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责任,引导村民筑牢“护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共识;推广有机种植和绿色养殖,以品质高、纯天然无污染的中药材、新鲜蔬果打开销路;生态露营、民族特色、访古探幽,打造了一系列生态旅游项目。实践团积极建言献策,与村干部们形成共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提出结合新时代游客需求,形成文旅吸引矩阵,通过互联网渠道扩大宣传,建立合作社、打造“绿色健康”品牌卖点。实践团发挥专业知识技能,为闵家河的生态旅游和文化产品设计独具特色的LOGO和宣传文创,帮助扩大知名度,为村民们宣传普及国家生态环保政策,尽其所能修理农用工具、家电,发放调研问卷,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实践公益行动,与水管员、村组志愿者们一同清理河道山路、捡拾垃圾,守护碧水青山。

image.png

实践团与闵家河村党支部书记王亚新展开座谈

image.png

实践团与闵家河村村干部合影留念

第二站,实践团来到了商洛市丹凤县竹林关镇桃花谷国家水保科技示范园。实践团深入桃花谷国家水保科技示范园,对园区的水土保持设施、生物种类、生态气象观测实验基地等进行了详细考察,并与管理处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进行了交流,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当地的线路走向、配套设施等进行了实地观测。据了解,竹林关镇曾遭遇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恰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整修丹江、银花河堤,建设江北五千户移民新村,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4平方公里,建设了13类52项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95%以上,每年避免1200吨泥沙输入丹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确保了一江清水供京津。

image.png

竹林关镇桃花谷内竖立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碑

在管理处工作人员的引领下,实践团来到了桃花谷水情教育基地,考察参观省级水土流失综合监测点、水保科普展室、秦岭生态气象观测实验基地。基地内设置各种水保措施和工程的标识牌,具有水情教育的设施、设备和场所。秦岭生态气象观测点为本地生态环境监测和气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为生态保护、农业生产、旅游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团成员深入调研了竹林关桃花谷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竹林关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打造千亩桃花谷;坚持生态移民与生态特色产业发展并重,发展山茱萸、核桃和茶叶等环境友好型特色产业。实践团形成监测数据与当地村民生计调研数据,对南水北调工程的区域影响有了全面认知。

image.png

工作人员带领实践团前往水保科技示范园

image.png

秦岭山地生态气象(商洛)观测实验基地介绍牌

第三站,实践团来到了丹凤县马炉村。马炉村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建成了集乡村旅游、勤廉教育、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党性教育基地。村干部带领实践团参观了全国劳动模范刘西有的纪念馆,通过馆内珍贵的文物和详尽的图片展览、影像资料,深入了解了刘西有同志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感人故事和优秀品质。村干部介绍的“十二把镢头闹革命”的精神、“七战康沟”的坚韧,刘西有打成的十二把虎牙镢整齐地摆在台子上,都让实践团为之动容。在马炉村党性教育基地,实践团的党员同志重温了入党誓词。

image.png

马炉村村干部带领实践团参观党性教育基地

实践团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参观了马炉村的经济作物种植区、马炉水库等地。马炉村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水库治理与梯田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对马炉水库进行废水处理、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梯田种植,形成了“山下梯田坐底、山间经济林缠腰、山上油松戴帽”的立体生态农业格局,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在对马炉村的考察与调研期间,实践团队也发现了水库背后存在的垃圾处理不及时、水源保护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实践团以身作则,及时清理垃圾,并结合城市卫生治理模式、新时代科学技术、农业机械化等先进手段,针对废水处理、整治河道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与当地村民交流互动,共话未来发展。

image.png

实践团与马炉村村干部开展座谈

image.png

马炉村梯田上展示着乡村振兴宣传标语

image.png

实践团在马炉水库开展垃圾清洁活动

第四站,实践团来到了商洛市商州区二龙山水库。二龙山水库是丹江流域重要的蓄水工程,既担负着商洛市的城区供水任务,又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水源涵养地,年均向下游河道生态供水9000余万立方米。实践团与管理处工作人员交流后得知,此处划定保护区边界矢量图、实行全封闭管理,设立了限行站与丹江构峪口水质自动监测站,取缔农家乐20余户,杜绝旅游、游泳和垂钓等行为,采用仿生鱼在二龙山水库实时监测水质,确保二龙山水库地表水水质常年达到地表水二类以上,甚至有些指标可以达到地表水一类,守好丹江上游生态屏障。

在水库管理人员的指引下,实践团于附近村镇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研,调研记录水库水质数据、土壤质量、动植物分布情况等,全面了解二龙山水库的生态环境现状,以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极投身环保行动,发放调研问卷,统计附近村镇居民生计现状与环保政策落实情况,宣传“两山理论”与南水北调的商洛贡献。

第五站,实践团来到了商洛市丹江公园与九鱼公园,深入了解当地水生态修复政策实施情况及市民反馈情况,扩大调研规模,积累调研样本数据,考察“九水在城”治理现状。商洛市全域实施“水生态治理+”模式,打造了以中心城区“2+7”(丹江、南秦河及7条沟峪)和各县县城“1+N”(1条县河和其他河流)为核心的水生态修复工程体系。九鱼公园、丹江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新地标与水生态修复典型,实践团采访调研了休闲锻炼的市民们对丹江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工作的看法和建议,作为实践成果的重要数据支撑。

image.png

实践团在商洛市丹江公园地标前合影留念

相聚丹江源,共护一江水。陕西工院“酌水知源”暑期社会实践团将继续挖掘南水北调的陕西贡献,深入了解水源涵养区乡村振兴与重大水利工程实施的区域性影响,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守护秦岭、丹江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立志做“两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责任编辑:孔梦源 陈乐
相关文章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