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西安邮电大学“秦鲜通,通天下,鲜享乡村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陕西汉中鑫豪藤编有限公司进行学习。“藤编之乡”——汉中市,以其独特的藤编技艺闻名遐迩。这项古老的技艺,以木、竹为坚实骨架,青藤为灵动材料,巧妙运用各种编制技法,编织出生活中的实用器物。2021年5月,汉中藤编荣幸地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彰显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在汉中市南郑区的黄官镇,一种创新的“公司+基地+农户+电商”发展模式正蓬勃兴起。根据农户的实际情况,灵活分类实施在厂就业或在家自主生产,为那些因身体原因外出务工困难的居民提供了宝贵的就业机会。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汉中藤编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徐德中师傅的产业。他在此地扎根,不仅为家乡的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更通过藤编技艺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
徐师傅在介绍其产业时,特别强调了“严把质量关,紧跟时代”的经营理念。他致力于将传统藤编商品与现代物流相结合,通过多渠道销售模式,将这份古老的技艺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他坚持多劳多得、时间自由的原则,为员工提供了灵活的工作环境和可观的收入来源。
在徐师傅的带领下,汉中藤编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不仅传承了千年的技艺与文化,更为当地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生活改善。
图为藤编专业技能培训班
实践团队参观了藤编成品并学习了藤编技艺,被精湛的藤编技术所惊艳。在师傅的演示和指导下,实践团队的成员也亲自体验学习了藤编技术,藤编的编制技法是十分讲究的,按照一定的规律上挑,下压,不断反复,最终才能成型。与师傅交谈中得知:一把简易的藤编椅子需要一天的时间完成,而更精美的物品则需要三到四天的时间。之后,在师傅的带领下,实践团队进入工作间深入的参观学习,近距离的观察每一个制作细节。
图为师傅教学藤编技艺
西安邮电大学与汉中市鑫豪藤编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共同创立了大学生实践基地。这一举措旨在双向促进:一方面,为大学生搭建起一个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宝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通过将物流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编相结合,基地致力于推动藤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为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生贡献力量。
图为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