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感受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2024年7月25日,长安大学赴河北石家庄“永葆初心·逐梦前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石家庄市正定县的塔元庄捷昵非遗展示馆进行参观研学。
实践队在塔元庄捷昵非遗展示馆合影
塔元庄捷昵非遗展馆内收藏了上千件非遗藏品,涵盖了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展馆设有八大非遗主题区域,分别是“非遗手工坊”、“非遗美食馆”、“非遗书屋”、“非遗国医馆”、“非遗文旅馆”、“非遗文创馆”、“非遗体验中心”以及“非遗助力乡村振兴”。每个区域都围绕着特定的非遗项目,通过展品展览、技艺展示、研学体验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现非遗文化的魅力。
在“非遗书屋”,不仅有琳琅满目的书籍,还有美不胜收的收藏品。其中,讲解员着重介绍了《东方如意尊》这件展品,《东方如意尊》瓶口以十二瓣荷花为型,寓意四海八方齐贺中国盛世。瓶颈为伟人侧面剪影轮廓,巧妙构思、神情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两侧如意耳饰,寓意吉祥如意,富贵平安。瓶腹一圈贴塑十二枚如意,代表十二生肖、十二月份,寓意中华民族年年岁岁月月红。此外,“非遗书屋”中的图书均免费对外开放,图书类型多样,能够满足了人民日常阅读的需求。
捷昵非遗展馆还注重互动体验与研学教育。在“非遗手工坊”和“非遗体验中心”,实践队员亲自体验如欣赏传统书法、制作粘贴画等非遗产品。这种体验方式,不仅让实践队员更深入地了解非遗文化,更激发了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实践队员在体验非遗产品
实践队员在品尝非遗产品
非遗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实践队在本次参观研学之余,也看到非遗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所存在的传承人青黄不接,产业化运作不足,传播手段比较单一滞后等问题。也深刻体会到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了非遗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老物件”,不是华丽空洞的“招牌”,而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有生命力的“活化石”,是可见、可亲、可参与的现实生活。将非遗元素融入现实生活既是人们对技艺之美、匠心之美的再认识,对传统之美、生活之美的再感知,也是感悟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重要性,通过学习非遗知识、参与非遗实践、推广非遗文化等途径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