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讲好乡村振兴故事,近日,长安大学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赴陕西柞水“奋力向前·振兴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金米村展开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期间,他们对乡情民情、服务乡村建设等进行工作考察。
图 1实践队出发前合影
受困于地理环境,山大沟深的金米村土薄石多,耕地面积十分有限,曾经是极度贫困村。而为了老百姓的好日子,金米村抓住脱贫攻坚战略实施的有利时机,实现了整村脱贫。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米村考察时,夸奖他们把小木耳办成了大产业。两年来,金米村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延伸产业链,全力做大做强木耳产业,昂首走上乡村全面振兴的康庄大道。
图 2参观村史馆
在金米村大学生村官程培培的带领下,队员们首先参观了金米村村史馆,了解了金米村的发展历史,接着观览了村里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农产品加工车间以及新建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金米村木耳种植基地木耳大棚内部钢架上悬挂着上万个白色木耳菌袋,有些菌袋已经开始出耳,深黑褐色的耳面从菌袋刺孔处钻出,密密麻麻爬满了菌袋表面。在这里,实践队成员们亲眼目睹了现代农业科技在木耳种植上的广泛应用,对科技兴农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图 3队员参观木耳种植园
图 4程培培带领参观木耳种植基地
接着,实践队一行来到了金米村的党群服务中心,与程培培进行了面对面交谈。当被问到从事大学生村官一年之后的感悟和收获时,程培培说到;“在这一年的大学生村官工作中,我在思想和能力上都获得了宝贵的成长。在与村民们的多次接触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谛。"访谈结束后,实践队员继续向金米村第一驻村书记宋英浩学习村中情况。他详细地向队员们介绍了金米村在脱贫攻坚中的主要工作方向以及有利条件,同时也向队员们阐述了在教育青少年群体方面的困难。当谈及对乡村振兴的展望时,宋英浩表示未来将继续依托政策扶持优势、自然景观优势和村内基础设施优势,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方法。
图 5带队老师杨海城与程培培的合影
在深入了解到村中情况后,实践队继续开展有关金米村乡村脱贫攻坚成果的问卷调查活动。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实践队员们发现村民们对脱贫攻坚政策的了解程度明显加深,村民生活条件也得到很好改善。除此之外,村中特色产业例如木耳种植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变化不仅让村民们享受到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也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此次走访调研成果,团队队员们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出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项目,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
图 6队员帮忙引导填写问卷调查
通过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长安大学赴陕西柞水“奋力向前·振兴乡村”暑期社会实践队的成员们不仅取得了丰富的调研成果和经验,也为乡村群众带去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温暖。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金米村的支持与配合,以及村民们的热情接待和无私帮助。实践队员们表示将继续秉持服务社会的宗旨,努力推动乡村振兴。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