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闫可带领下,来到陕西汉中,探寻非遗藤编的前世今生。实践中,与汉中藤编传承人陈良顺老师深入交流,共同挖掘藤编艺术的深度与广度,探索如何更好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陈良顺,作为汉中藤编艺术的领军人物,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坚守,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他向实践队员们娓介绍藤编的历史渊源与演变历程,强调藤编不仅是手工艺,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每一根藤条都是自然的馈赠,每一件作品都是匠人情感与智慧的结晶。
在工厂有关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亲自动手体验藤编的制作。从精心挑选藤条、细致浸泡处理,到巧妙编织成型,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成就感。随着技艺的熟练,队员们亲手创作出了一件件既简单又充满创意的藤编作品,深刻体会到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传承的价值。
交流中,实践队员围绕藤编艺术的创新、市场潜力以及技艺传承等话题与陈良顺老师进行讨论。陈老师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与丰富经验,他坚信:“创新是传承的生命线,只有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技艺之中,才能让藤编艺术焕发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他还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成为非遗传承的生力军,将藤编艺术发扬光大,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闫可老师总结时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实践能够真切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要看到非遗发展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希望同学们能够肩负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使命,积极探索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
活动尾声,实践队员们与陈良顺老师合影留念,定格下了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共绘新时代乡村美丽画卷的决心。
此次汉中之旅,是一次对文化的深度探索与学习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与成长旅程。未来,实践队员们将继续以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动能。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赴阆中市社会实践队来到了 素有 “阆苑仙境” 美誉的四川省阆中市 ,深入调研生产“阆苑三绝”的三家企业,旨在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现状,同时希望凭借调研团的力量,为扩大企业影响力、助力当地经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非遗传千载,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控学院 学 生以 代码 之 力破解物流痛点 2025年8月1日至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赴陕西省西安市邮政中心局调查研究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西安市灞桥区中国邮政公司中心局,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8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