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古韵交响,传统文化在支教中焕发新生

长安大学 2024-07-26 浏览:

在历史的长河中,传统文化它不仅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并未沉寂,反而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长安大学春晖行动协会“慧播兴乡村·渭梦共繁荣”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落良村开展一系列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它们以新颖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唤醒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让古老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活力。

吟一首诗探前人风骨;歌一阙词情满唇齿心间;明一则事见前朝繁华。狸奴轻呼,走过千年岁月。“大家知道在宋朝的时候,要怎么样去养一只属于自己的小猫吗?”一句发问,实践队员张永琪带领孩子们走进宋朝的天地,学习从给猫妈妈送礼到赠与纳猫契迎小猫的步骤,好似走进的宋朝的那片天地,走进宋朝最大的猫奴——爱国诗人陆游的身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走进支教队伍的语文课里,孩子们尝了一口李白洒脱润喉的清酒,淡淡回甘,在课堂上,孩子们清澈的目光追随老师,沉醉这“谪仙人”打造的梦境里,享受着课堂的每一刻。旧识新绿,传统文化的火把递到落良村里这些孩子手中,实践队不断创新上课模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享受语文,在体验中热爱文化,在实践中走进传统。古老的种子终将播撒在新生的土地上,迎来碧树华盖。

微信图片_20240725210917.jpg

语文课照

挟华夏古韵,逐来日浪潮。扎染,作为昔日重要的制衣方式,在2006年成功申遗,而实践队的队员们,决定让落良村的孩子们一起学习这项非遗手艺。孩子们稚嫩的手中拿着洁白的绢布,伴着实践队员陈思雨同学的讲解,讲手中的绢布旋转、折叠,用丝线一圈圈缠绕,用珠子和雪糕棒夹住绢布,教室里艺术与思想的碰撞,擦出各式精美作品的火花。当绑好的绢布放入靛蓝的颜料中时,他们眼中充满了期待,等待着最终的成果。当剪刀剥去丝线,手中的绢布如同一朵巨大的牡丹花,绽开最绚丽的图案,一方靛蓝,踏着白色斑驳,氤氲出天蓝、碧蓝,晕开一个个非遗传承的希望。“老师,我喜欢这堂课,我在学校里从来没有学过这个。”一个孩子悄悄附在实践队员耳边轻声说。扎染,是丝线与绢布之间的缠绕,是简单的靛蓝染料与复杂的审美构思之间的结合,是在今日时代对非遗的重视下“蓝田日暖”后的“玉生烟”。以扎染为舟,载起孩子们对传统与非遗的爱。

微信图片_20240725210935.jpg

        扎染作品照 

 在快速变迁的现代社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珍贵与重要。它不仅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精神纽带。这不仅是对古老智慧的传承,更是对文化瑰宝的珍视与发扬。当实践队深入那静谧深山中的小山村,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寸土地上,它定能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苏醒,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伟大复兴撑起一片天空。

责任编辑:渭梦共繁荣
相关文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武穴中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学子回访武穴中学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环境改造团队赴宝鸡长寿沟垃圾填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环境改造团队赴宝鸡长寿沟垃圾填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安大学“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赴渭南市党定

长安大学“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赴渭南市党定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