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7月14日至7月21日,西安科技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推普入蒙地•乌盟看振兴”社会实践团先后赴内蒙古自治区正镶白旗、化德县和四子王旗开展推广普通话实践活动。
推普进校园,寻觅新力量。学生是时代发展的新生力量,也是普通话使用与推广的重要群体,为此,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实践团成员走进化德县第三小学开展活动。实践团成员组织同学们进行“推普入蒙地,童言话振兴”主题宣讲会,通过理论知识讲解,激发同学们对学习和宣传普通话的热情。同时开展击鼓传花、诗词诵读、手抄报绘画等活动,带领同学们深入感悟普通话的乐趣,引发孩子们助力推广普通话的积极性,为当地乡村振兴凝聚新生力量。
推普进校园
访谈入农户,调研求真知。根据国家语委相关要求,实践团深入内蒙古自治区文字工作基础薄弱的农村地区,先后前往正镶白旗查干宝恩本村、化德县徳包图村、民乐村以及四子王旗郑家滩村开展推普活动,力促乡村普通话推广。实践团成员和当地村干部开展座谈调研,了解当地村民分布和乡村企业发展状况,共同交流探讨语言文字推广新路径。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走进农户家中,开展关于农户日常使用普通话情况的问卷调查,针对村民存在的普通话发音等问题进行纠正并发放“推广普通话”宣传册,向村民普及普通话知识及作用,鼓励村民多说、常说,习惯将普通话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逐步提升个人普通话水平。
入户问卷调查
宣讲到基层,助力兴产业。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水平事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伟业,实践团成员主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提高自身素质能力,助力产业发展。实践团成员在正镶白旗查干宝恩本村、化德县民乐村和四子王旗郑家滩村,依托当地特色产业,开展“推普技能+乌盟看振兴”和“普通话推广+职业技能”为主题的宣讲活动;利用网上数字平台,重点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和“中国语言数字博物馆”两大平台的使用方法,为村民的普通话学习提供技术帮扶,为当地产业发展和对外沟通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推普技能+乌盟看振兴”“普通话推广+职业技能”主题的宣讲
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走到尾声,普通话推广与宣传各项任务圆满完成。通过内容丰富的实践,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的认识并感受到语言文字推广任务的重要性,以及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巨大影响。本次实践虽已结束,但普通话的宣传和推广仍任重而道远,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要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动走到基层、深入农村,为语言国家语言文字和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