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和传承咸阳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导青年学子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7月15日,信息学院“赓续文脉 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咸阳市群众艺术馆,深入学习了解咸阳地区非遗文化。
图为群艺馆实践工作人员为实践团讲解“非遗咸阳”泥塑沙盘
咸阳市群艺馆内现存的“非遗咸阳”泥塑沙盘是国内最大的民俗类场景泥塑群雕,以地理为标尺,容纳了咸阳市属的13个市、县、区近70个重点非遗项目,人物造型惟妙惟肖,尽显咸阳文化的厚重深远和传统技艺的非凡魅力。从“秦琼敬德门神传说”到“弦板腔”、“三原老龙”;从“咸阳茯茶制作技艺”到“彬县灯山会”,跟随着群艺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观察到保存完好的千余件咸阳地区非遗展品,每一件展品、每一种技艺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通过这些展品,成员们也对咸阳当地的历史及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实践团成员邓璐感叹道:“即便我生活在咸阳,但是这种独特的展示方式,仿佛将咸阳各地的风土人情浓缩在我的眼前,使我对这片土地的多元文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
图为群艺馆内咸阳非遗介绍
图为群艺馆工作人员为实践团讲解彬县灯山会
在旬邑彩贴剪纸库淑兰大师的巨幅作品前,实践团成员纷纷驻足,被眼前的巨幅作品所震撼。工作人员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了被誉为“剪花娘子”库淑兰的传奇人生,其独特的造型、创造性的色彩运用、拼贴式的创作、与歌谣结合的特点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纯粹的民间传统文化基因,也让成员们对咸阳非遗剪纸有了新的认识。群艺馆还利用多媒体技术向成员们展示了彬县灯山会全景,成员们纷纷感叹现代技术助力非遗传播的智慧和艺术,表示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群陕西工院实践团代表教师与群艺馆负责人挂牌仪式合影
最后,实践团与咸阳市群艺馆共同建立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并举行了挂牌仪式。本次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深入领略了咸阳市群众艺术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咸阳地区深厚的历史底蕴,实践团将以此次参观学习活动为契机,深入挖掘和研究地方非遗文化,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赓续文脉 薪火相传”实践团在咸阳市群艺馆前合影
薪火赓续,学子归巢话成长。2025年1月20日,寒假期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三位学子——吕伟、王昊和汤浩,回到母校——湖北省武穴中学进行了一场特别的宣讲活动,向在校的高中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大学经验和成长故事。通过这次活动,他们不仅为学弟学妹们传
陕西宝鸡讯(通讯员 王彧冉) 2025年3月29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宝鸡市垃圾填埋场生态环境改造研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团队,赴宝鸡市硖石镇长寿沟垃圾填埋场开展调研。通过访谈镇政府工作人员、走访周边村民,团队聚焦封场后生态修复的基层实
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盘活文化资源 壮大集体经济”团队赴渭南市蒲城县苏坊镇党定村开展实践调研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