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培育拔尖创新人才

互联网 2021-05-19 浏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始终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持续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的“西电标杆”。 以教育教学创新与新时代同频共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续写新时代人才培养“西电现象”新篇章。


专业驱动专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依托该校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在体系建设、红色育人、教学模式、课程建设、校企合作、项目孵化、科技活动和竞赛组织等多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全面实现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向学生学习生涯全覆盖。该校“星火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1988年启动以来已连续举办32届,保持每年1.3万余名学生参加、提交科技作品超4000件的成果。该校统筹全校创新创业工作,2016年正式成立创新创业学院,2019年起,特别安排2-3个教学周开展“国际双创实践周”,累计开设海外课程145门、企业课程78门。该校还联合华为等83个行业领先企业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开设产业前沿课程170项,累计参与人数15.2万人。陆续与西安市科技局等10余个政府单位、80余家企业共建合作共同体、共同孵化优秀双创项目,全面构建“政产学研金”创新创业新生态。
该校始终将思想政治引领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任务,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2017年该校发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同期活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首批实践团奔赴革命圣地延安,40多名大赛获奖项目团队成员对接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帮助老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取得积极成效。目前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已成为全国“互联网+”大赛的固定红色赛道。2017年以来已累计有170万名大学生通过“红旅”活动深入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对接农户近100万户、企业3万余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逾100亿元,并帮助大批农村青年解决就业问题。


技术赋能率先打造智能教育新模式

该校对标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优势,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打造智能育人新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奖助贷举措被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广泛报道。充分保护学生隐私与自尊、彰显人文关怀与育人温度的同时,展示了该校智能教育顶层设计下数据驱动、精准施教的优势。

为切实变革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该校上下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凝聚起“人工智能+教育”的普遍共识,成立创新智慧教育交叉研究中心,承担教育部“中国智能教育推进路径研究”项目,肩负起探索智能教育中国方案的重要使命。当前该校正在构建基于信息化的大学未来治理新体系,通过“数字大脑”“数据引擎”,实现校情校貌、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监测预警、评估评价和决策分析,应用于平安校园、疫情防控等多个场景,同时立足大数据分析因材施教,形成全轨迹的学生成长电子档案和综合测评,面向学生提供心理、学习学业诊断及个性化成长建议。

2020年春季疫情防控期间,凭借提前布局的智能教育建设成果,该校快速构建“往年录播+线上直播+线上交互”的一体化线上教学体系,实现了100%理论课程和55%实验课程线上教学,涌现出大批在线教学典型案例。该校专注强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综合教学场,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和知识图谱,重塑了智能时代教育新生态。通过虚实结合的“双师课堂”教学模式,全天候“自助式实验”实践环境,教学相长的“思辨式授课”课堂,书院与学院、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双院”“双空间”协同育人环境,该校用信息技术全面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目前,该校已建成智能特色书院7个,智慧研讨空间52个,所有教室均与“学在西电”在线学习平台贯通,并牵头与华为、联想等11家龙头企业携手共建智能教育产教联盟,率先在全国构建起智能时代教育建设的新标准。


深化改革探索个性化人才培养路径

该校积极开拓科技创新的实践育人模式,以教改班、卓越班、拔尖班等试点班为抓手,阶梯式、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素质能力,探索出一条应用型个性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途径。2017年,该校创新创业学院开办实验班,力促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学生组队交流,引导教师发布科研项目或其子课题作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先后培养学生400余人,形成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过程。近三年,该校本科生在各类创新创业赛事中斩获国家级奖项732项、省级奖项2572项,孵化出蒜泥科技、鲲鹏易飞无人机、小米对讲机等100余支学生创业团队,累计获得风险投资超过5亿元。该校实验班“1+3+10”教育体系和“专业+X”小班特色培养模式入选国家发改委和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创新创业百佳案例》。2019年,该校建成第一个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实验室,旨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可全天候、任意地点、人人终端地实施创新实验与智慧教育,有效解决实验教师匮乏、学生实验课程时间难以安排等教学瓶颈。实验室所有软硬件系统均是由该校智能感知与图像理解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养的学生联合实验室共同研发、建设完成。

该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立足产业需求建专业、贴合技术发展改内容、满足学生志趣变方法、综合内外资源创条件、看齐国际前沿立标准,以技术创新点燃教育教学改革的源源动力,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更多学校智慧,打造更多学校方案。

责任编辑:佚名
相关文章
青助乡村兴 | 黔山侗韵承非遗,青春耘梦振乡兴

青助乡村兴 | 黔山侗韵承非遗,青春耘梦振乡兴

2025年8月,西北工业大学 “侗歌耘梦” 实践队怀揣文化探索热忱,踏遍贵州山水,先后深入贵阳市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一场文旅探索与非遗传承深度交织的社会实践。漫步黎平县肇兴镇翘街古城,青石板路承载着岁月痕迹,队员们俯身触摸历史与现代交融的

长安大学团队研发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助力交通安全再

长安大学团队研发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助力交通安全再

长安大学 团队 研发 动态公路测载监管系统 助力 交通 安全再升级 (供稿人:谢越,张方致) 车辆超载是威胁道路交通安全的 “隐形杀手”—— 不仅大幅增加桥梁侧翻、路面破损等事故风险,更曾引发多起重大人员伤亡事件。针对当前公路测载领域 “动态检测难、

“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从周

“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从周

西安培华学院学子下乡 | 从周原文化中汲取 “ 三治融合 ” 治理养分 为深入探究基层治理现代化路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理智慧,近日,西安培华学院“法润乡土”社会实践队前往宝鸡市岐山县,开展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为核心的专题调研实

“语脉同频·双普同兴”:西农学子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纪

“语脉同频·双普同兴”:西农学子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纪

为深入贯彻党关于“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25日至8月2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红鹰”训练营在党委学工部、校团委的指导下,组建了一支由植物保护学院、

西安交大斩获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团体赛总冠军、唯一特

西安交大斩获全国周培源力学竞赛团体赛总冠军、唯一特

7月14日,在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基础力学实验”团体赛决赛中,西安交大代表队凭借卓越表现从全国40支顶尖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夺得赛事全国总冠军,并斩获赛事唯一特等奖,实现了特等奖“零的突破”,同时取得下一届全国大赛承办资格。 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