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访农民画画家张青义故乡,探农民画、电商对南索村发展的影响

西安外国语大学 2024-08-25 浏览:

为了探索乡村振兴与传统文化结合程度以及乡村振兴与电商结合程度。7月13日一早,西安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实践队成员们来到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南索村,拜访了户县农民画家张青义的家,并访问了南索村现在的村委会村干部。

7月13日一早,实践队成员提前联系了南索村村干部,村干部十分配合实践队成员调查。实践队成员们了解到,南索村与东屯村如今是合并的状态,南索村现今人口900人左右,村里村民的集体收入为将土地承包给个别村民,个别村民在这片土地上种植白皮松、葡萄等植物。南索村现如今已脱离了贫困的状态。实践队成员通过访问了解到,南索村近几月正在施工通天然气,电商与产业结合程度也渐渐减小,农民画发展程度也没有2020年以前那么繁荣。这里孕育了无数像张青义这样的农民画家,他们用画笔描绘着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传递着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南索村,农民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街道两旁的墙壁上,农民画壁画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作品以农民生活为题材,通过生动的形象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北方农民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真实感受,以及积极向上、追求幸福的精神风貌。村民们在这些画作的陪伴下,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更增强了文化自信和归属感。由于年轻人外出打工或外出求学,村庄内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这不仅加剧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也给村庄的社会保障体系带来了压力。对此,实践队成员也询问了村干部南索村如今发展的挑战与困难,村干部表示。首先,2020年以后,南索村游客变少,村庄的集体收益都变小,虽然如今旅游业慢慢回春,但是仍达不到当时的辉煌。其次,南索村如今与东屯村合并,东屯村的规模、人口及经济水平与土地面积都比南索村的资源丰富,但村庄合并难免出现政务推诿的问题。导致,一些问题不能得到完美,妥善的解决。最后,村干部表示,村庄缺少能够带领村民走向经济振兴之路的专业团队,因为宣传力度不足,让“南索画长廊精神”没有普及到大众的认知范围内。

image.png


 图为实践队成员向南索村村民了解南索村。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代媛媛 供图

村干部表示,在产业层面,南索村将继续深化农民画与电商的融合发展。一方面,加强农民画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推动农民画衍生品的开发和销售;另一方面,积极引进电商人才和技术,提升农民画电商平台的运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在文化层面,南索村将更加注重农民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举办农民画创作培训班、邀请知名画家指导等方式,培养更多年轻的农民画家接班人;同时,鼓励农民画家们积极创新,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精神和市场需求的优秀作品。

7月13日下午,实践队成员来到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蔡家坡的关中忙罢艺术节。这里有许多符合农民们特点的艺术展品。艺术展品都色彩鲜艳、构图饱满、线条流畅。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多种多样的符合农民生活的现代农民画及现代农民艺术作品,每一个作品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艺术的魅力。本次艺术节的成功举办,不仅展示了关中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乡村的文化的窗口,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和文化自信。未来,我们期待关中忙罢艺术节能够继续发扬光大,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更多力量。通过艺术节上的文艺演出、手工艺展示活动,展现了关中地区的乡村和民俗风情,使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到乡村文化的独特价值。附近村民们在艺术节附近摆摊做生意,提升农民额外收入,让农民获得幸福感。艺术节提升了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了他们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的积极性。同时,也吸引了更多外来游客和艺术家前来体验和学习,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image.png


 图为关中忙罢艺术节的艺术展品。陕西大学生网通讯员 李笑 供图

责任编辑:王嘉玉
相关文章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暑期三下乡|石榴籽工程在边疆:西农大团队解码怒江民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诚朴勇毅,步履不停:听听校友们的故事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西农学子三下乡|赴河北邢台助力“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聚焦非遗技术,探寻时辰之味

随着《“十四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 “推动非遗活态传承、促进非遗与产业融合” 政策的深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文学院赴渭南市非遗时辰包子调研队前往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青春筑梦沃野 解码振兴新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沃

2025年7月20日至8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沃野青锋—植保学院赴陕渝鲁实践调研团”六名学子赴陕西省礼泉县、重庆市梁平区和山东省烟台市等地,开展了为期16天的特色农业升级与乡村活力解码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田间地头,走访特色农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