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乔宇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3日参观巫山博物馆。
图为实践队在巫山博物馆门口合影
三峡是古代交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巫山是三峡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从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关于极乐世界“巫载之国”的记數,到宋玉高唐、神女二赋中令人遐思无限的巫山云雨的描述,再到郦道元《水经注》中对巫山“抗峰岷、峨,携岭衡、疑”巨丽之美的赞誉,都给巫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历史上日、楚、蜀及吴越、中原文化多次在这里交汇、碰撞,产生了辉煌的原始文明,留下了具有多元文化因子的实物,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曾赞誉“巫山文物,国之瑰宝”。
本次实践队来到巫山博物馆的考察目的是通过了解巫山的文化起源与发展来探寻长江文化脉络,为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贡献青春力量。在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的介绍带领下,实践队员通过“巫山 巫水 巫文化”三个大板块对巫山文化、三峡文化有了全面的了解。
图为实践队在志愿者讲解员带领下考察巫山博物馆
长江奔腾,逝者如斯。在三峡工程建设以及城镇化发展条件下,三峡文物保护搬迁工作不断开展。巫山是三峡库区文物搬迁、抢救保护的重点县之一,涉及淹没、迁建区文物点168处,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国考古文物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巫山三峡文物抢修任务繁重,但也得到了丰硕的收获。在文物保护过程中,一批古文化遗址考古发掘取得突破性进展,还发现了三峡地区保存最完整的,最古老的西汉巫山古城城区,一批不可替代的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在全社会中普及提高了文物知识和保护文物的自觉性,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增进了全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了解,使“文化遗产,在我身边”的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图为巫山博物馆内巫山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展
青山不言,文物有声。在三峡库区文物抢救性保护、发掘的背后,是平凡,是寂寞,是艰辛,是无法用语言、数字、图片以及一切多媒体手段完全展示的精神。此次参观活动不仅让实践队成员们深入了解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保护成果,更激发了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珍爱文物,保护遗产,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历史和未来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交给了广大青年。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