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乔宇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指示精神,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4日前往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进行实地考察,走进下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凿开“希望之路”
下庄村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四周都是绝壁,形似桶形,因此也被称为“天坑村”。从坑沿到坑底的距离达1100米,地形十分险峻。由于地形封闭,之前的下庄村几乎与世隔绝,没有像样的道路,居民出行只能徒步或攀爬崎岖陡峭的山壁。这种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经历,还面临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在过去,下庄村因交通闭塞、资源匮乏而长期陷于贫困之中。不甘心“坐井观天”的下庄人,全村398个村民,拿着铁钎和铁锤,用生命挑战悬崖,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下庄村村民凿路场景影像
探索“发展之路”
“天路”的修通,打破了下庄村与世隔绝的状态,使得下庄村人能够走出去、获取外界资源。虽然路通了,但如何带领大家脱离贫困,成为了毛相林的一块心病。产业是脱贫的根基。不认输、敢想敢干的毛相林又一次带领全村群众“开山凿壁”,向大山发起了“挑战”。他带领村民养过蚕,养过猪,种植过山楂、玉米、柑橘……一次次尝试产业,一次次优化结构。下庄村成功培育出橙色(纽荷尔柑橘)、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三色”经济。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下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84元,是修路前的四十多倍,实现高质量脱贫。
图为下庄村柑橘种植示范基地
走出“振兴之路”
下庄村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原有650亩柑橘的基础上,下庄村又利用撂荒地新栽植了300余亩柑橘,采取“公司+农户+集体”的模式,实行统一管护、统一经营,使得柑橘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下庄村还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图为下庄村返乡创业大学生袁孝鑫给实践队成员介绍扎染技术
在下庄村,实践队员们看到特色产业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如何打开农民增收致富的大门;看到美丽乡村如何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宠儿”,如何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看到乡村治理如何不断创新,如何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他们所看到的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村庄的蜕变,更是中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下庄村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激励着广大青年继续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于下庄村内合影
群山叠翠的怒江峡谷间,一排排崭新的安置社区如珍珠般散落。傈僳族老人与白族青年在广场共跳民族舞,怒族孩童与汉族伙伴在双语课堂齐诵课文——这幅多民族共生图景,正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调研团队此行的研究焦点。2025年8月8日,西北农林科
2025年8月初,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星火寻光”实践队奔赴陕西多地,开启了一场以 “ 传承·启迪·担当 ” 为主题的校友寻访之旅。队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一批批西农学子在更广阔行业中的卓越成就,更通过深入交流,真切感受到母校“诚朴勇毅”的校训精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2025年8月26日至30日,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红色基因 蓝色情怀”实践队在学工主管方雪老师的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宝塔财菁队师生赴延安革命纪念馆开展追寻红色财经足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实地研学党的财经工作历史,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进力量。 在红色文物
2025年7月15日至18日,由邢台市公益服务协会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暖乡筑梦团”成员参与的“强国有我 红色少年”公益夏令营,在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前南峪抗日军政大学旧址及周边区域成功举行。本次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