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讯(通讯员 乔宇宽)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农村农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指示精神,长安大学赴重庆巫山“重温涅槃之路·再渝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4年7月14日前往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进行实地考察,走进下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凿开“希望之路”
下庄村地处秦巴山区腹地,四周都是绝壁,形似桶形,因此也被称为“天坑村”。从坑沿到坑底的距离达1100米,地形十分险峻。由于地形封闭,之前的下庄村几乎与世隔绝,没有像样的道路,居民出行只能徒步或攀爬崎岖陡峭的山壁。这种方式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和经历,还面临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在过去,下庄村因交通闭塞、资源匮乏而长期陷于贫困之中。不甘心“坐井观天”的下庄人,全村398个村民,拿着铁钎和铁锤,用生命挑战悬崖,历时7年铺就一条8公里的“绝壁天路”。
图为实践队成员参观下庄村村民凿路场景影像
探索“发展之路”
“天路”的修通,打破了下庄村与世隔绝的状态,使得下庄村人能够走出去、获取外界资源。虽然路通了,但如何带领大家脱离贫困,成为了毛相林的一块心病。产业是脱贫的根基。不认输、敢想敢干的毛相林又一次带领全村群众“开山凿壁”,向大山发起了“挑战”。他带领村民养过蚕,养过猪,种植过山楂、玉米、柑橘……一次次尝试产业,一次次优化结构。下庄村成功培育出橙色(纽荷尔柑橘)、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三色”经济。2015年,下庄村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20年,下庄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784元,是修路前的四十多倍,实现高质量脱贫。
图为下庄村柑橘种植示范基地
走出“振兴之路”
下庄村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在原有650亩柑橘的基础上,下庄村又利用撂荒地新栽植了300余亩柑橘,采取“公司+农户+集体”的模式,实行统一管护、统一经营,使得柑橘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此外,下庄村还深入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乡土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图为下庄村返乡创业大学生袁孝鑫给实践队成员介绍扎染技术
在下庄村,实践队员们看到特色产业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如何打开农民增收致富的大门;看到美丽乡村如何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宠儿”,如何吸引八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看到乡村治理如何不断创新,如何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他们所看到的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村庄的蜕变,更是中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伟大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下庄村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中国农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激励着广大青年继续前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于下庄村内合影
探索千年古都的文化瑰宝 —— 大学生三下乡之西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之旅 在这个夏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一群满怀激情与好奇的大学生,踏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征途,而此次的目的地,是历史悠久的古都西安,一个承载着无数故事与传奇的地方。在众多文化
2024年7月12日,来自四按建筑科技大学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农村基层,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走出校园,走进农村,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助力乡村振兴。 7月13日清晨,实践团队一行四人,在组长的带领下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三下乡活动,走进了西安周至县的村委会,展开了一次深入的参观与调研。 在周至县村委会,热情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志愿者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志愿者们在村委会负责人的引领下,详细了解了村委会的日
2024年7月12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暑期调研团队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推广普通话,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寓教于乐,推广普通话 7月12日上午十点整,参与“三下乡”的暑期调研团队已经到达周至县
2024年7月12日,晨曦微露,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三下乡志愿者们满怀激情,集结完毕,向着乡村的广袤土地进发。他们带着青春的活力与奉献的热情,准备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书写属于他们的劳动篇章。 辛勤耕耘,体验劳作之艰辛 。 到达目的地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