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教育强国和农业强国的时代背景下,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与之前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一个非常重大而有意义的话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在2023年全国农林高校校长论坛上表示。
近日,在2023年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上,全国农林高校校长齐聚一堂,深入探讨未来农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改革。
现代农业也可以是“高精尖”
谈到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尤其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认为,首先要了解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改变社会对农业的偏见,正确认识农业和涉农高校的学科专业,才能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报考涉农专业。
吴普特认为,未来农业正在产生新产业和新业态,其核心是学科交叉融合。比如,农业科学和生命科学交叉融合催生基因改良动植物的研发和产业化,和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交叉融合催生农业机器人、农业物联网等数字农业。
“现代农业并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可以是‘高精尖’和‘高大上’的。”多位农林高校校长呼吁社会进一步重视农业,了解现代农业。
“不少人对涉农行业还停留在早期的理解,觉得不去农村就不是涉农。实际上,食品加工、物流都是涉农,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在做农业,对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很强烈。”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薛红卫认为,简单看来纯学农学专业的学生人数比例在降低,但实际上农林高校是在为未来大农业培养人才。
面向未来农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薛红卫分析,当前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有3个矛盾:一是人才需求多样化和人才培养同质化的矛盾,二是职业规划多元化和人才培养单一化的矛盾,三是未来产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开放性和当前教学内容相对封闭的矛盾。
薛红卫建议,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改革要从社会需求、学科发展以及学生未来3方面出发,将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对接,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对接,专业实习和未来就业对接,以此化解3个矛盾。
农林专业课堂教学模式需改革
“对未来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的改革,过去我们下功夫研究不够,改革力度也不够。”孙其信坦言。今年,孙其信在全校选了15门课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从怎么讲、怎么评、怎么考进行一次全新的“课堂革命”。
和孙其信有同样感受的还有沈阳农业大学校长陈启军。作为校长,陈启军每年要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主题就是“农业科学是最尖端的科学”,希望以此激励学生热爱农业。
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召虎还记得自己4年前在新疆碰到的一名毕业生。“他是学畜牧的,现在在新疆用智慧农业的装备管理着2000亩的棉花。”引发李召虎思考的是,学生直接对他说:“校长,我在大学学的东西现在用不上了。”
也正是从2019年开始,华中农业大学在全国首先开设了智慧农业这一交叉专业,通过生物技术、信息工程和工程技术改造现有涉农专业。
李召虎介绍,新型智慧农业专业采取1+N+X的培养模式,“1”指智慧,该专业学生厚植智慧数字化这一基础,“N”指结合农业应用场景的方向,学生将来可以从事智慧育种、智慧植保等既有农业发展方向,也可以拓宽到“X”的发展空间。
多位农林高校校长表示,学科交叉是新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途径。据了解,自2019年以来,全国已经有27所农林高校以及综合性大学开设了“智慧农业”专业。
科教产教融合培养“新农人”
当前,不少农林高校都在通过科教、产教融合进行人才培养。
“科教产教融合的关键是找准真问题。”吴普特认为,科教和产教融合如果能真正以问题为导向,不仅能够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也能起到很大作用。
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冷畅俭认为,产科教协同的共同使命和愿景在今天这个时代有共识,但难点在于可行的实施路径。
“大学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企业希望成果转化能立马看到效果,大学想要更高端的实验室,政府和企业希望建更务实的基地,科研机构和高校的考核评价体系不一样。”薛红卫认为,要打通教育、科技、人才壁垒,把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绑在一起,需要政府发挥核心作用,同时对这一创新机制要有包容度。
原文链接: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3-11/14/content_631339.htm?div=-1
夜盲症是一种在光线昏暗环境下或夜晚视物不清或完全看不见东西、行动困难的病症。夜盲症可大致分为三类:先天性夜盲、暂时性夜盲和获得性夜盲:先天性夜盲为遗传性眼病,遗传因素导致人体丧失了合成视紫红质的能力,如先天性视网膜变性;暂时性夜盲一般为人
体重的控制一向是健康领域内热议的话题。肥胖导致的多种慢性病已经是全世界卫生领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早已突破10亿,我国糖尿病患者也已突破1亿,多见于肥胖人群的三高: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也是危害极大的身体问题;同时,世界上仍有许
血液中的糖称之为血糖,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指葡萄糖,葡萄糖可随着血液经血液循环系统送至体内需要糖的各个组织细胞;胰岛素是人体内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调节血糖的激素,通常也应用于一型糖尿病和二型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
粮食是国之根基,农业生产是国家发展的基本产业。在农业生产中,农业育种一向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农业育种技术既极大地开拓了人类衣食来源的广度,又将作物品种优中选优,培育出足以担任增产抗病的优良品种推广以增加产量。农业育种的发展、种业资源的保障
铁是人体所需的重要微量元素,铁元素不仅是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核心组分之一,在人体内氧气运输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是人体重要组织器官(如肝脏,骨髓等)的重要组分;还参与人体多种酶的合成。合理地补充铁元素在预防贫血、保障人体正常机能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