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热浪不敌青年人似火壮志;伏牛腹地,学子下乡寨根悟振兴大业。在这个燥热的暑假,我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赴西峡县猕猴桃实验站调研队跨越300多公里赴河南省西峡县展开系列调研,远离城市喧嚣,白墙灰瓦,蓝天绿树,我们在山清水秀的寨根乡上共渡三天四夜,上下求索寨根乡村振兴背后的故事。
柏油路上的夏天似乎更加热辣,耳边拂过的微风又带来了多少的凉意,就这样我们结束两个小时的车程抵达了寨根,寨根地理位置优越,环山绕水,依托当地优渥的农业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扎根本土特色,建立了三大产业——香菇,中药材,猕猴桃。初到寨根,在西峡县猕猴桃研究所所长魏远新的带领下,我们拜访了寨根农业建设中心主任刘景新,初步了解了当地支柱产业的基本情况。
图为调研队采访寨根乡农业中心主任
接下来的时间里,在刘主任的带领下,当天我们就到寨根的500亩香菇示范基地以及香菇博物馆参观学习,在魏所长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香菇基地的设施全部由政府搭建,免费提供给香菇种植户使用,解决了当地农户敢想不敢干的问题。后续调研中,我们先后采访了香菇、中药材、猕猴桃三个当地支柱产业的多位种植户,实地调研种植详情,进一步探究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的巨大力量。在交谈中,让我久久为之震撼的莫过于两点,一是当地政府的强大引导力:采访过的种植户们无论种植的是三大产业中的哪一种,都无一例外的提到了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组织种植户定期展开交流学习,邀请专家在作物的生长节点传授经验,指挥管理……二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红葡萄”——五味子种植大户龚志强爷爷还栽植了猕猴桃,他充分利用猕猴桃植株中间的距离,在中套种了五味子幼苗,获得了更大的收益。产业兴,乡村兴,在对寨根乡党委书记雷鸣的采访中他着重说道:“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当地政府积极发展产业,不断拓宽百姓增收渠道,和当地群众戮力同心,共谋致富路。
图为调研队采访种植户龚志强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走进500亩香菇示范基地,走进800里山茱萸林,走进河滩旁、山坡处的猕猴桃果园,走进“红葡萄”-五味子的枝蔓深处…我们看到的是小香菇撑开致富伞,中药材绽放致富花,猕猴桃结出致富果背后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众志成城;是俯身躬耕,未来才无限可能的希望;是产业兴,群众笑的祥和美好。躬行实践,笃学力行,在寨根的调研学习中,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本,去看写在大地上的论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每每看到当地村民谈起丰收时的喜悦,我作为农业学子的自豪感纷至沓来,学农的决心也更加坚定,我想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就是我们此行最大的目的。脚踏实地,仰望天空,我们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作为当代农学青年,我们要时刻铭记“农强方能国强”的责任与使命,知农爱农,强农兴农,赓续兴农使命,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施展才干,发光发热。
图为调研队与种植户们合影
调研结束,热忱却不因此停止,脚踏黄土,情系三农,寨根的故事未完待续,我们农学青年也将马不停蹄地奔赴建功舞台。白色的云在蓝天的映衬下如此皎洁,挥挥手,我们下次再见!
2025年,我们将迎来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望那段烽火岁月,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奔赴战场,用热血与生命捍卫祖国的山河。山东,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英雄气概的土地,曾是抗战的重要战
七月的汉中,暑气蒸腾。一辆载着八名聚力推普·声动乡野实践团成员的大巴,蜿蜒穿行于南郑区的山间公路。窗外梯田层叠,灰瓦农舍掠过。车内,队长反复核对着流程,语言学专业的队员翻阅着方言研究笔记,摄影师则时刻准备捕捉行程点滴。彼时,我们怀揣着厚厚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8月11日,西京学院社会实践团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加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 “探麓新酿解语葡标” 调研队继续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的调研行程,此次走进的是迦南美地酒庄。团队聚焦酒庄与 “马” 形象的紧密联系,深入探访其酿造车间与地下酒窖,并重点了解了酒庄颇具特色的 “试管酒” 这一小创新
近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探麓新酿·解语葡标”调研队继续深入宁夏贺兰山东麓产区,走进西鸽酒庄开展实践调研。本次探访聚焦酒庄规模化生产特色与年轻化新品创新,为理解产区多元化发展路径提供实践样本。调研队首先探访了西鸽酒庄的大型酿造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