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大学生网
讲大学生故事·传大学生声音
首页

商洛市教育局以后勤管理促进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

互联网 2021-04-08 浏览:
近年来,商洛市教育局牢固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思想,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以后勤管理促进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
2009
年,按照教育改革新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商洛市教育局将原商洛市勤工俭学办公室正式更名为商洛市中小学后勤管理服务中心,直属市教育局管理,负责全市中小学后勤管理、营养改善计划、学生资助、实验装备管理等工作。六县一区相继成立了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和后勤保障股,商州区、商南县还成立了科级建制的后勤中心。截至目前,全市建立起了市、县、校三级联动的管理机制,形成了“大后勤、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全市后勤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
2012
年,商洛市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市教育局严格按照“以县为主、分级负担、部门协同”的推进管理体制,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营养膳食补助专项资金9.5亿元,省、市、县累计配套专项资金2.3亿元,全市每年约有16.8万名学生享受营养改善计划,累计受益学生达163万人。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现象,据卫健部门监测数据反映,与2012年相比,商洛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不良率降低了15个百分点,男生贫血率降低了5.97个百分点、女生贫血率降低了6.67个百分点。市教育局2次被省教育厅表彰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先进单位,实施“阳光校餐”的洛南、丹凤、商南3县均被评为全国“阳光校餐”示范县,2020年5月31日,中央电视台CCTV-17农业农村频道大地讲堂栏目,采访报道了丹凤县营养改善计划工作。营养改善计划工作的实施受到了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2010
年,结合全市校点布局调整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增加的实际,商洛市教育局制定了《商洛市中小学后勤管理示范学校评选方案》和《商洛市标准化寄宿制学校验收细则》,细化了学校宿舍、食堂、浴室、卫生间等生活设施和财务、基建等软件管理条件,启动实施了市级中小学后勤管理示范学校和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创建学校工作。各县区积极开展创建,持续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后勤设施,加强后勤人员配备,推进学校后勤管理工作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验收命名市级标准化寄宿制学校170所,市级中小学后勤管理示范学校133所。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商洛市教育局提出了“以后勤管理促进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的管理理念。2021年3月26日,在柞水县召开了全市营养改善计划暨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现场推进会,组织与会人员参观学习了柞水县城区一小、城区二中和蔡玉窑九年制学校先进管理经验,安排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营养改善计划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会议强调,全市教育系统要加压奋进、追赶超越,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加力度、再强措施,修订完善学校后勤管理“小双创”工作指标,扎实开展评估、验收、复查,突出食安监管,打造放心工程;突出资金监管,打造廉政工程;突出后勤管理,打造服务工程;突出食育教育,打造育人工程,持续提高全市学校后勤管理精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真正把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中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打造成营养工程、阳光工程和民心工程,促进全市教育内涵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佚名
相关文章
商洛市商南县科教体局“五项措施”加强防汛工作

商洛市商南县科教体局“五项措施”加强防汛工作

近期,雨情汛情形势严峻,防汛防滑及救灾减灾工作到了关键时期,商洛市商南县科教体局积极采取措施强化防汛工作,确保校园安全。思想重视强部署。2021年7月25日,该县科教体局召开紧急会议,学习

商洛市商南县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商洛市商南县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2021年以来,商洛市商南县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积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优质均衡发展,创新教师管理体制,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该县以省级

商洛市出台“一意见一方案两标准一体系”助推家校共育

商洛市出台“一意见一方案两标准一体系”助推家校共育

2021年5月27日,商洛市教育局、商洛市妇女联合会、商洛市民政局在商州召开全市家校共育工作推进会。会议聚焦商洛市家校共育一意见一方案两标准一体系的部署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近期

商洛市教育党工委“四个务必”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商洛市教育党工委“四个务必”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商洛市教育党工委聚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坚持党史学习教育四个务必工作要求,有力有序推进市直教育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环境氛围务必简单热烈。商洛市直教育系统本着

商洛市教育局以后勤管理促进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

商洛市教育局以后勤管理促进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商洛市教育局牢固树立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思想,不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以后勤管理促进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2009年,按照教育改革新形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