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时候的课堂里,我们曾被诸多知识点所吸引,那些灿烂的星期一,成为了我们追逐智慧的奇妙起点。如今,当炎炎夏日里的暖阳洒在田野和校园,我已踏上了一段独特的旅程——支教之路。 萤火虫支教队为小学生们提供生物教育、出行和生活技能等相关活动。这些内
丈量秦川 一访西乡 文/田思雨 图/魏子祺 宋金宜 荫荫绿影遮燥意,朵朵夏花竞相映。2023年7月15日,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丈量秦川”——赴陕西省西乡县促乡村振兴调研队来到了西乡县柳树镇小龙村进行食用菌产业调研和乡村走访。 为深刻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赴安康“乡村振兴”实践团于7月6日,在学校的组织下参加了202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出征仪式。据悉此次三下乡旨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社会实践能力。
图1 图为“柿寿星”千年柿子树。 柿子,被古人赋予诸多吉祥内涵,代表着“事事如意”等美好寓意。曹村种植柿子历史悠久,也是柿子优生区,有着“曹村美如画,柿子甲天下”的美誉,境内有200余棵树龄超过100岁的柿子树。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图中这棵1200多的“
在后疫情时代的当今,旅游业已经成为了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而旅游业带动的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就衍生出了民宿、农家乐等非常多的形式,给很多的村民提供了经济收入的又一新渠道。为响应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组织
盛夏时节,秧苗繁盛,草木葱茏。为借助真实数据和直观信息评估土地流转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发现土地流转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2023年7月16日下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赴杨凌示范区土地国情考察团的同学们走进杨凌示范区大寨街道西小寨村,实地调查西小
重温革命旧址 感悟红色血脉 7月18日,陕西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学院 “众星何灿烂,奔赴向延安” 来到了被称为“从长征落脚点到抗战出发点”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纪念馆、“天下第一陵 ” —黄帝陵、具有历史转折性的会议旧址—洛川会议旧址。在参观
“ 走进美丽乡村 助力乡村旅游 推动乡村振兴 ”———— 公共管理学院陕西省乡村旅游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杨陵区五泉镇王上村开展实践活动。宽阔干净的水泥路、一望无垠的猕猴桃园、幽雅古朴的民宿小院、坐在绿树掩映的村道边说说笑笑的村民......
为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发掘党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7月7日,长安大学“薪火‘乡’传葆初心,红色文化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赴西安市长安区周边的村落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实践队员们通过参观、走访、调研等形式,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7月1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
埙韵传承——探访陕西群众埙文化的领军人物黄建军 人凿七孔而有了灵魂,埙有七孔而有了神韵。——贾平凹 人物介绍: 黄建军:西安市碑林区“埙乐吹奏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从事民族吹管乐教学二十多年,像笛,箫,埙,葫芦丝,陶笛均有涉及,但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感受乡村振兴现状,了解新时代“三农”工作政策,深刻感受新时代脱贫攻坚伟大成就,7月15日至17日,长安大学“宜宾寻红脉·长宁看振兴·推普助农行”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双河镇犁头村开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探寻西南红色资源,发扬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7月13日至14日,长安大学“宜宾寻红脉·长宁看振兴·推普助农行”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四川省宜宾市烈士陵园、赵一曼纪念馆和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缅怀革命先烈。 瞻仰烈士先辈,缅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7月15日,长安大学“宜宾寻红脉·长宁看振兴·推普助农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双河镇与犁头村开展推普活动。 实践团队根据川南地区地方特点,制定了“推普
陕西师范大学乡村振兴调研团在扶风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进行了深入研究学习。